IPP評論是國家高端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導語:
從美俄領導人“破冰通話”,到聯合國安理會上“多方斗法”,再到震驚世界的美烏首腦“白宮爭吵”……因俄烏沖突引發的長達三年的國際秩序拉鋸戰,近日發生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戲劇性轉折。
從各方動作來看,美國正試圖快刀斬亂麻,對俄烏態度急劇轉變,希望迅速抽身,好將戰略重心轉向印太地區;俄羅斯正在調整對外政策,減輕封鎖壓力,并謀劃鞏固沖突后的地緣政治優勢;歐洲正在協調內部對烏立場,反思自身外交政策,喊出強化戰略自主的口號;烏克蘭仍在與美歐就援助問題進行艱難斡旋。
沖突各方目前似乎都在進行戰略調整。這將如何重塑全球的國際秩序?中國應作何應對?我們就這些問題采訪了IPP外交政策研究中心成員徐偉鈞博士,邀請他分析俄烏沖突談判前景、各方可能的戰略轉向及其對中國的潛在影響。
IPP
2月28日,特朗普與到訪白宮的澤連斯基爆發激烈爭吵。原計劃的聯合記者會被取消,美烏礦產協議也未能簽署。特朗普及多名美國高官后續表示澤連斯基對美國援助“不夠感恩”,并暗示澤連斯基退位。澤連斯基表示,希望美國繼續提供安全援助。
美烏關系惡化,會給和平談判帶來哪些影響?美烏之間有哪些分歧?歐洲是否會在俄烏沖突解決中施加更多影響?
徐偉鈞:從本質上看,特朗普政府結束烏克蘭戰爭的方案是在排除烏克蘭參與的情況下,促成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和解。對于停火方案,烏克蘭方面既希望在領土問題上不做任何讓步,又試圖獲取來自西方的安全保障,以避免俄羅斯未來再次發動進攻。然而,基于特朗普現實主義的外交理念,烏克蘭的利益訴求并不是美方談判過程中的核心考慮。在這一背景下,美烏關系的惡化其實是特朗普推行對俄和解的必然結果。
2月2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副總統萬斯與澤連斯基在橢圓形辦公室會晤時發生沖突。圖源:美國白宮
相較于調停俄烏?;?,我認為特朗普方面更在意的是美俄之間的和解。一旦美俄雙方達成“越頂式和解”,美國就可以大幅度減少對烏克蘭的經濟和軍事援助負擔,從而使特朗普政府能夠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其他領域之中。從現實角度考量,烏克蘭及歐洲方面所表露的不滿情緒,以及歐烏之間加強合作的行動,在俄烏和平進程中所能造成的影響較為有限。
正如之前所說,美國在軍事、經濟以及情報等層面給予烏克蘭的支持,對烏方維持與俄羅斯的軍事對抗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特朗普政府如果選擇切斷對烏所有援助,甚至停止向烏提供“星鏈”服務,歐洲方面的援助對于烏克蘭的實際作戰需求僅能起到“杯水車薪”的作用。
短期內,烏克蘭可能憑借既有的援助存量和歐洲的支持維持戰線,但從中長期來看,烏克蘭難以持續維持戰爭,甚至可能在戰場上被俄羅斯徹底擊敗。因此,鑒于美國對支撐烏克蘭繼續作戰的重要性,我認為俄烏戰爭結束的前景依然較為明朗。
IPP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2月24日表示,莫斯科的停戰要求是烏克蘭軍隊投降,基輔完全或部分地讓出五個地區,烏克蘭宣布不再加入北約,并且有一個主張“去納粹”的新政權。 輿論認為,這將使烏克蘭失去大量領土并且喪失外交權利,完全無法接受。但也有人認為普京關于領土其實也沒有“漫天要價”。
您如何看待俄羅斯的這一停戰要求?
徐偉鈞: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提出的停戰條件非常苛刻,如果美國全盤接受這些條件,俄羅斯就將取得全面勝利。然而,從外交談判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些條件更像是一種談判開場時的開價策略,而不一定等同于俄羅斯的最終底線。
換言之,俄羅斯高調提出這些要求,主要是為了在談判中塑造一種強硬的形象,借此提高自身的議價籌碼,同時為后續談判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妥協預留周旋余地。
當地時間2月24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表示,只有在談判取得符合俄羅斯利益結果的情況下,俄羅斯才會同意停火。圖源:新華社
這種“漫天要價”的策略在談判中并不罕見。俄羅斯方面故意提出這樣的條件,一方面是為了試探對方的底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談判中占據主動地位。在烏克蘭實現?;鸩皇敲绹鴨畏矫娴脑V求,而是美俄雙方共同的意愿,兩國在?;鹫勁兄惺窍鄬ζ降鹊牡匚弧H绻绹矫嫱耆邮芏砹_斯的這些要求,那就意味著特朗普進行了全方位讓步。在這種平等的雙邊談判中進行單方面讓步既有悖于常理,也與特朗普一貫錙銖必較的商人風格不符。
因此,我認為可以將拉夫羅夫的表態視為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一種談判開價。其真正目的是希望通過這種高起點的要價方式,讓烏克蘭在談判過程中陷入被動不利局面,進而迫使美國施壓烏克蘭做出更多實質讓步,以此實現俄羅斯的利益最大化。
IPP
在與俄羅斯的正式談判開始之前,特朗普已經明確表示不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而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也指出恢復烏克蘭2014年之前的邊界是不現實的。
這些表態是否可以解讀為特朗普政府在烏克蘭問題上預先作出了實質性讓步?如果這種讓步確實存在,特朗普為什么會進行這樣的讓步?他在之后的談判中又是否會向俄羅斯進行全方位的讓步?
徐偉鈞:與拜登政府相比,特朗普的政策立場確實是對俄羅斯的一種讓步。拜登政府的核心目標是通過烏克蘭戰爭削弱俄羅斯,其政策安排顯示出,拜登政府并沒有真正推動烏克蘭?;鸬囊庠?,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烏克蘭和平進程的主要阻礙。
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公開聲明“不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并暗示接受俄羅斯在2014年以來取得的部分戰果,這在戰略上明顯是對俄羅斯讓步的。
據媒體報道,有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已與烏克蘭就簽署礦產協議達成共識。圖源:新華社
從現實操作的角度看,特朗普的這種讓步反映了務實考量。單方面要求俄羅斯放棄自2014年以來通過軍事行動獲得的成果,在俄羅斯仍有余力的情況下是難以實現的。特朗普的表態實際上是在權衡各方利益后做出的戰略選擇,即接受部分俄羅斯已取得的利益作為談判的起點,從而為未來可能的妥協創造條件。
從美國方面近期的表態來看,特朗普明確表示不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也不認可烏克蘭恢復2014年之前的邊界,并且對澤連斯基本人也屢屢出言攻擊。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是在2月18日美俄雙邊會談后的記者會上,當記者詢問美國是否能夠“接受俄羅斯保留自2022年2月戰爭開始以來吞并的領土”時,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并未直接否認,而是模糊回應稱這是“有待討論的事情”。他們討論的領土讓步主要是基于“2022年2月”之后的局勢,對于2014年就已經被俄羅斯占據的克里米亞地區,似乎已默認了俄羅斯的所有權。
特朗普很可能認為,通過在烏克蘭問題上作出讓步,可以在其他領域爭取到俄羅斯的更大讓步,從而換取對美國更為有利的戰略成果。在他的認知中,在烏克蘭問題上的這種讓步不會對美國的核心利益構成實質性損害。
實際上,特朗普在國際問題上的談判風格是一種綜合性的總體交易觀。雖然美俄雙邊談判表面上是圍繞烏克蘭問題展開,但雙方實際討論的議題范疇并不只局限在烏克蘭。
歐洲、中東和亞太是美國與俄羅斯戰略利益交織的主要地區。在歐洲,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展現出了進行重大讓步的姿態。在中東,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倒臺后俄羅斯失去了在這一地區的戰略支點,短時間內難以推進其戰略布局。從交易的邏輯出發,可以推測美國很可能期望俄羅斯在涉及亞太地區的戰略問題上做出相應退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其“聯俄制華”的戰略目標。
IPP
俄烏局勢發生了戲劇性變化。美國繞開烏克蘭與歐洲,與俄羅斯進行直接對話。歐洲擔心特朗普會犧牲烏克蘭,因而在積極周旋,包括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都在試圖說服特朗普不要放棄烏克蘭。?
在歐烏缺席,俄羅斯戰場占優的情況下,談判的進行會走向什么方向?能夠有實質性的成果嗎?
徐偉鈞:歐洲和烏克蘭的缺席并不影響美俄之間達成實質性的成果,正如之前所說,拜登政府一直都是烏克蘭和平進程最主要的阻礙。烏克蘭在持續對抗俄羅斯進攻的過程中,極度依賴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只憑借歐洲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無法支撐烏克蘭與俄羅斯進行軍事對抗。
據澤連斯基稱,自俄 烏沖突以來,美國已經提 供了近7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圖源:新華社
盡管歐洲和烏克蘭對美方表現出強烈不滿,批評其背離傳統盟友責任、削弱烏克蘭安全保障,但美國對烏克蘭的關鍵性援助構成了極大的戰略杠桿。由于烏克蘭在軍事、經濟以及情報支持上高度依賴美國,如果特朗普停止援助,烏克蘭的作戰能力將迅速削弱,甚至難以維持基本防御。
正因為這一點,特朗普實際上擁有將美俄方案強加給烏克蘭和歐洲的能力——無論歐洲和烏克蘭如何抗議,長遠來看,它們都不得不接受這一方案,否則將面臨更為嚴重的安全與經濟后果,例如俄羅斯在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烏克蘭被俄羅斯徹底占領。
IPP
隨著美俄之間一系列積極互動的推進,有一種聲音開始討論美國“聯俄制華”的可能性,認為特朗普可能會聯合俄羅斯來對抗中國,這種戰略是否可能?
徐偉鈞: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特朗普可能會將美俄關系的改善視為分化中俄關系甚至遏制中國的重要工具。他可能會推動與俄羅斯在經濟和戰略等領域的協調,以削弱中俄之間的合作關系。
從2月18日美俄雙邊會談的情況來看,美國具體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放松部分經濟制裁、部分恢復貿易和外交關系、在反恐問題上進行協調、在能源問題上開展合作、在限制核武器問題上進行合作等。而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與美國關系的改善能夠帶來可觀的現實利益,例如緩解西方制裁對其經濟的打擊、能夠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維持其地區影響力之上。
不過,俄美之間的歷史性矛盾和戰略分歧難以通過俄烏?;鹜耆?/strong>,在美、俄、歐、中四大國際關系行為體之間發生如1756年“外交革命”一般的戰略調整的可能性不大。俄羅斯對美國的核心戰略目標始終持高度懷疑態度,尤其在北約東擴、歐洲安全架構、美國在中亞和高加索等俄周邊地區影響力的擴張等問題上對美國有深刻的不滿。
同時,雖然特朗普具有推進美俄協調的意愿,其總統任期僅有四年,后續的美國總統是否仍然具有維持美俄合作的意圖也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因此,俄羅斯可能將美俄之間的合作視為一種策略性調整,而非雙邊關系的實質性轉變。
俄羅斯可能會通過有限度的配合來換取美方對其利益的短期尊重,例如換取部分制裁的解除以及美國對其在烏克蘭東部地區利益的承認等。不過,俄方不會在核心戰略利益上做出根本性妥協,俄美雙方仍然存在圍繞安全問題、中亞問題、中東問題等議題出現對立的可能。
IPP
歐洲對美國拋下烏克蘭和歐盟與俄羅斯開展雙邊會談非常不滿,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在能源和氣候問題上的政策也引發了歐洲國家的擔憂,這樣的情況是否可能會加重歐洲和美國之間的裂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歐洲在國際戰略博弈中倒向中國一方?
徐偉鈞: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舉措確實會加深美國與歐洲之間的裂隙,促進歐洲國家更加重視自身的戰略自主性。我認為,歐洲現在的情況可以類比20世紀70年代,尼克松政府實施“越頂外交”后,日本田中角榮政府轉向“多邊自主外交”理念的情形——當時日本在外交上雖逐步增強自主性,但并未背棄與美國的同盟關系。
同理,盡管歐洲在某些經貿和環境議題上可能與中國深化合作,但在安全領域,歐洲依然嚴重依賴美國,因此不會真正拋棄跨大西洋同盟,而只能在原有框架下尋求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當地時間3月3日,美國暫停對烏軍事援助后,歐洲多國領導人表示需盡快替代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支持。圖源:新華社 ?
歐洲國家確實對特朗普政府的單邊行動感到失望和不滿,甚至強化了歐洲對美國的安全和經濟承諾的疑慮。在這一背景下,歐洲會希望在保護自身經濟利益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同時,能在國際事務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尤其在自由貿易、綠色能源、氣候治理和技術監管等領域,歐洲與中國存在相對一致的利益訴求,這為雙方在這些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契機。
然而,中歐之間的接近存在明顯的有限性和制約因素。一方面,歐洲對中國的負面認知依然根深蒂固。歐洲不少國家在價值觀、人權和意識形態等領域與中國存在嚴重分歧,許多歐洲決策者和公眾將中國視為一個競爭者甚至對手。另一方面,歐洲在安全領域仍然高度依賴美國,這使得歐洲無法在戰略上完全轉向中國,即便在經濟或環境等非傳統安全領域進行合作,也難以擺脫傳統跨大西洋同盟的束縛。
總體來看,這種局面可能促使歐洲在中美之間采取一種平衡策略:在安全和核心戰略利益上堅守與美國的同盟關系,在經濟、技術和氣候等領域則積極爭取更大的自主權和國際合作空間,但這種轉變不會構成根本性的戰略倒向。
IPP
美俄和解之后,美國將大幅度減少對烏克蘭進行經濟和軍事援助的負擔,這是否會促使特朗普政府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對華競爭和遏制中國之上?
徐偉鈞:在推進對俄和解的同時,2025年2月15日,美國、日本和韓國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舉行三邊外長會議,會后發表聯合聲明強調“維護臺灣海峽兩岸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并且宣稱他們“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反對任何單方面強迫或脅迫改變現狀的企圖”,甚至還表示“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適當的國際組織”。此外,美國國務院還修改了其網站上的“美臺關系事實清單”,刪除了其中“不支持臺獨”的表述。
這些事實表明,特朗普政府可能借助美俄和解的外交成果進一步強化對華戰略競爭。從特朗普的性格來看,他會將烏克蘭戰爭的結束塑造為一次重大的外交勝利。這一外交勝利會為特朗普政府爭取更多國內外支持奠定基礎,也會為其對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提供動力。他可能會以俄烏停火的成效為籌碼,向俄羅斯和歐洲國家施壓,要求其參與到對華脫鉤戰略之中,從而削弱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
在烏克蘭停火的背景下,美國能夠對其經濟、軍事和外交資源進行重新配置,從而在印太地區實施更強有力的戰略布局。特朗普可能會進一步強化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加大對臺灣當局的軍售或軍事援助,深化與印太盟友在軍事安全領域的合作,支持日本、菲律賓、越南、印度等伙伴國家在中國周邊地區制造緊張局勢。這些措施將對中國的周邊安全形勢造成挑戰,并且加劇中國在南海和臺灣問題上的戰略壓力。
受訪人:
徐偉鈞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 助理研究員
往期推薦??
IPP專訪|鄭春榮:德國大選結果出爐,如何看待大選影響?
鄭永年:俄美會談是特朗普對“自由世界秩序”的一記重拳
梅里·馬達沙希:全球動蕩與政治格局的變遷
關于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臺。IPP圍繞中國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中國話語權與國際關系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新和政策咨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新和政策研究平臺,成為領先世界的中國智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