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張逸 報道 | TOP電商
昨天(3月4日),話題#王大發被封#沖上熱搜榜首,引發網友廣泛熱議。
事情的具體緣由是,有網友像往常那樣打開短視頻平臺,打算圍觀八卦博主王大發的直播,卻驚覺她的賬號(大發和小劉)已被抖音封禁。
圖源:抖音
緊接著,她的“老搭檔”劉大錘,以及一眾靠爆料明星隱私維持熱度的賬號,也接連被曝出遭到抖音封禁。
然而,面對這些博主賬號被封,評論區網友們的反應卻出奇一致:“封得好!早該整治整治了!”
那么,王大發是誰?
如果你常刷短視頻,大概率聽過這個名字。
她自稱“29歲娛樂圈老板”,號稱和肖戰、王鶴棣等頂流“稱兄道弟”,每晚在直播間里對明星的私生活評頭論足,如誰分手費天價、誰“背刺”公司、誰拿獎有黑幕……
圖源:抖音
靠著這張“敢說”的嘴,她硬生生把自己包裝成了“娛樂圈百科全書”,直播間動輒數萬人圍觀。
蟬媽媽數據,“大發和小劉” 賬號在近30天內,銷售額處于250萬至500萬區間。同時,大號 “老板王大發” 在相同的近30天時間段里,銷售額同樣介于250萬至500萬之間。
圖源:蟬媽媽
另外,有媒體報道,她的直播間一度場場爆滿,單場銷售額最高沖到200萬元,月均帶貨額甚至突破2500萬大關
但剝開這層光鮮的外衣,王大發的發家史堪稱一部“黑紅教科書”。
早在2022年,她就因“天價培訓課”被扒皮。
她打著“內推進肖戰、鹿晗團隊”的旗號,將課程價格從1499元炒到3000元,甚至忽悠學員貸款報名。
結果呢?所謂的“內推”成了空頭支票,連肖戰工作室都公開辟謠:“根本不認識王大發!”
課程騙局被揭穿后,她又搖身一變成了爆娛樂圈大瓜的帶貨主播。
更荒誕的是,即便被明星發律師函,她也毫不收斂。
去年11月,演員榮梓杉對她散布“背刺公司”“索要天價球鞋”等不實言論發出警告,她卻直接在直播間“宣戰”:“我絕不會刪視頻!”
圖源:微博@津云新聞
這種“越黑越紅”的流量邏輯,讓她在爭議中賺得盆滿缽滿。
11月24日,一場4小時的直播中,王大發的直播間觀看人次就達到了65萬,高峰時有3.4萬觀眾同時觀看,銷量在七八千件,銷售額保守估計在150 -200萬。
另外,直到賬號被封前,她還在籌備“直播切片授權”生意,試圖將那些真假難辨的八卦片段打包出售。
不得不說,她把“流量變現”玩到了極致,哪怕代價是踩著法律和道德的邊界。
在筆者看來,王大發的成功,本質上是一場“情緒經濟”的勝利。
她的直播間像極了市井巷尾的八卦茶攤。
兩個主播一唱一和,把明星的緋聞軼事添油加醋,再配上夸張的表情和“懂的都懂”的暗示,讓觀眾仿佛窺見了娛樂圈的“隱秘角落”。
這種“沉浸式吃瓜”的體驗,迅速抓住了網友的獵奇心理。
但仔細看看她爆的“猛料”,幾乎全是網絡傳聞的二次加工。
比如聲稱李庚希拿金雞獎是“京圈資源咖”,暗示榮梓杉“背刺前公司”,甚至編造頂流分手費能買“半套肖戰的房子”……
圖源:抖音
這些言論既無實錘,更無底線,卻因為踩中了粉絲的“痛點”和“爽點”,一次次被推上熱搜。
而流量滾雪球般增長的同時,她的帶貨鏈接也悄無聲息地掛滿了屏幕。
畢竟,人在情緒高漲時最容易沖動下單。
王大發這種靠炒作和爭議獲取流量的模式,讓人不禁想到另一位“蹭流量大師”——張蘭。
當年,她靠著前兒媳大S的離婚風波,在直播間邊哭訴邊賣酸辣粉。
僅僅兩天時間,麻六記的銷售額就突破了500萬元,其中酸辣粉更是火爆到直接賣斷貨。
同年的“扔床墊”事件,又讓張蘭賺得盆滿缽滿。
數據顯示,在事件期間,張蘭直播間觀看人次超2700萬,后續3天銷售額超5000萬人民幣,成功登頂帶貨榜首位。
圖源:微博
可如今,張蘭的賬號同樣被平臺永久封禁。
回看王大發與張蘭的被封經歷,竟有著驚人相似之處,她們倆都靠八卦走紅,又因把控不住局面而翻車。
她們的崛起與墜落,也暴露了當下流量經濟最畸形的生態——真相不重要,爭議才值錢。
這種扭曲的價值觀,正在摧毀娛樂內容的底線。
十年前,卓偉的“周一見”至少講究實錘證據;而如今的狗仔們,只需在直播間隨口一句“某頂流疑似塌房”,就能引發全網狂歡。
為了維持熱度,他們不得不編造更夸張的劇情,甚至不惜觸碰法律紅線。
比如被封的另一個賬號@懂瓜呱,就因在刑事案件中泄露受害者隱私,被平臺永久禁言。
當爆料變成“造謠競賽”,受害的不僅是明星,更是無數被誤導的普通觀眾。
王大發的倒臺,看似大快人心,實則暴露了更深層的問題。
為什么一個靠造謠起家的博主能在平臺上大肆“割韭菜”?為什么平臺直到她引發眾怒才出手封號?
答案或許藏在她的商業模式里。
她的直播間早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利益鏈:用八卦吸引流量,用流量換取帶貨傭金,再用傭金反哺流量推廣。
從王大發到張蘭,他們的崛起與墜落如同一面鏡子,照見了這個時代的集體焦慮與迷失。
當“求真”讓位于“求爽”,當道德底線淪為流量墊腳石,這場荒誕劇沒有真正的贏家。
被封號者固然付出了代價,但那些為八卦狂歡的觀眾、為流量開綠燈的平臺、甚至整個“拜流量教”的社會風氣,又何嘗不是共謀者?
值得慶幸的是,改變正在發生。
王大發封禁消息傳出后,一條獲得高贊的評論這樣寫道:“我們不需要靠消費他人痛苦來獲得快樂。”
或許,當越來越多人學會對無底線炒作說不時,網絡世界才能真正迎來清朗。
這一天,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近。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最新電商行業資訊,盡在【Top電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