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有動靜的昔日首富李嘉誠,在2025年又開始了“賣賣賣”的節奏,然而這一次出售的資產和以往有些不一樣。
3月4日,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實業發布了一則公告,表示與美國著名財團貝萊德集團已經達成協議,將出售旗下的全球港口業務,一時間引起了熱議。
根據資料來看,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控制著全球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業務,覆蓋亞洲、歐洲和美洲,協議總價高達228億美金,在償還貸款及調整股東的收益之后,這筆資產出售將為李嘉誠帶來190億美元(折合1378億人民幣)的現金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資產出售并不包括香港、深圳及任何在中國的港口業務,這也就意味著李嘉誠要賣掉除中國以外的所有港口業務,幾乎是“清倉”開賣!
李嘉誠這一次要出售的港口業務也包括了著名的巴拿馬港口,長江和記實業公司持有巴拿馬港口公司90%的股權,運營巴拿馬2個港口,從1997年便開始運營,2021年再度續約控制權至2047年,但是時代變化太快,資產出售也來得這么快!
巴拿馬運河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咽喉通道”,在全球航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去年共計有近1萬艘船舶通過,帶來了34億美金(折合246億人民幣)的凈利潤。
但是,就這么一塊香餑餑卻被美國盯上了,尤其是去年川寶多次聲稱該運河是“美國資產”,想要將其據為己有,還一度要求巴拿馬把運河“還給”美國。現在這塊資產將要出售給美國財團,恐怕正如川寶所愿。
如果說,李嘉誠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股權和控制權與美國帶來的地緣因素脫不開關系,那么出售其他20多個國家的40多個港口,這樣做意欲何為,究竟嗅到了什么危機?
事實上,從資本市場的反應或許我們能從中看到一些端倪,就在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宣布出售全球港口業務之后,長江和記的股價卻暴漲22%,賣資產還能股價大漲,這樣的反常現象恰恰說明李嘉誠出售港口業務符合投資人和資本市場的看法。
對于投資人而言,當前的全球經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一些港口屬于敏感地帶,與其每天提心吊膽,不如直接出售,換來真金白銀,這樣做不僅不會影響投資人的信心,還能回籠資產,降低集團的負債率。
同時,港口業務屬于重資產,全球航運極易受到大國貿易摩擦、全球貿易萎縮及經濟不景氣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這樣的全球經濟大環境下,港口資產相當于燙手山芋,維護成本很高,而且隨時要面對全球經濟的各種不確定性。
李嘉誠在出售全球港口業務之后,把香港以及大陸的港口業務都留下來,可以看作是對旗下港口業務的戰略收縮,對海外風險業務的切割,更加聚焦可控和穩定的市場。
李嘉誠是一個精明的商人,港口業務出售換來了1300多億的現金,不僅降低了公司整體負債率,還能有更多資金去投資其他更具發展潛力的市場。
事實上,過去這幾十年,李嘉誠每次上熱搜基本都是以“套現”為主,賣資產套現成為了李嘉誠身上一個撕不掉的標簽,10多年前瘋狂出售內地地產項目,套現數千億,然后重金砸向英國和歐洲的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投資領域。
2020年以后,李嘉誠開始不斷出售英國及歐洲的資產,但是李嘉誠在歐洲的投資有賺的,也有虧損的,雖然對歐洲的資產出售并不是一帆風順,但整體收益仍然是增長的,目前李嘉誠在歐洲仍然有上千億的投資。
從當前全球的時代背景來看,李嘉誠的歐洲資產接下來還會繼續出售,李嘉誠一直鐘愛基建、公用設施、燃氣水電等市場,近些年也開始投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對于李嘉誠來說,在當前“毀約”的全球經濟背景之下,賣出資產套現,拿回本金和利潤,恐怕是唯一且最佳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