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
也是第26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
從校園到社區
華農志愿者始終踐行雷鋒精神
溫暖著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心靈
志愿之光
穿透了平凡的日常
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學校建立了常態化、長效化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機制,累計注冊志愿者數高達10.8萬人,志愿服務時長661萬小時,并獲“全國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山區)計劃績效考核優秀高校項目辦”,廣東志愿服務金、銀、銅獎,廣東省學雷鋒示范點等榮譽稱號。
西部計劃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近三年,學校共有130名學生通過西部計劃(山區計劃)選拔,到西部、到基層、到一線開展志愿服務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鄉村振興,華農有我”的誓言。
2023年9月,學校正式組建首批研究生支教團,并匯入團中央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項目。經過嚴格選拔和系統培訓,3名優秀志愿者于2024年7月至2025年8月期間,赴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服務。
在完成基礎教育工作的同時,支教團成員立足當地實際,緊密配合團組織工作安排,深入開展鄉村振興幫扶、志愿服務實踐和公益項目推廣等工作,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教育發展和經濟社會建設。
“竹蜻蜓”支教項目
“竹蜻蜓”支教項目由華農師生發起,承載著對教育的熱愛與執著,一批又一批志愿者深耕于基礎教育幫扶的沃土之中,為偏遠地區的孩子帶去知識與溫暖。
截至2024年,“竹蜻蜓”支教隊伍已經發展壯大至32支,共計900余名師生參與其中,他們深入廣東、四川、河南、安徽等地的30余所鄉村小學,憑借對教育的熱忱和對孩子們的關愛,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支教活動。
“竹蜻蜓”支教隊伍的到來,如同春風化雨,為這些小學增添新的光彩。他們為孩子們帶去了5500本精心挑選的書籍,涵蓋了科普、文學、歷史、藝術等多個領域,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并開展了一系列趣味橫生的課程,如科學實驗、手工制作、音樂繪畫等,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隊伍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服務隊先后獲得廣東志愿服務組織成長扶持行動暨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省級示范項目、持續扶持項目等榮譽,相關事跡得到人民網、南方網、梅州日報等媒體報道。
廣州馬拉松志愿服務
十年來,華農學子積極投身廣州馬拉松賽事志愿服務工作,以飽滿的熱情和專業的態度,在各個崗位發光發熱。
凌晨四點,華農志愿者們早早來到廣馬賽場,開始各項準備工作。比賽正式開始后,志愿者們充滿朝氣的身影更是隨處可見。他們有的負責指引參賽選手入場,有的負責在賽道旁為選手加油鼓勁,還有的負責在補給站為選手提供水、食物等必需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賽事的順利進行。
一屆又一屆華農志愿者們攜手并肩,用行動傳遞溫暖,用微笑點亮美好,在廣馬綻放自己的青春風采。
數學與信息學院、軟件學院的林澤薇同學回顧這段經歷時感慨道:“身處大后方的我,看到了眾多幕后志愿者、媒體工作者和后勤保障人員的辛勤付出,被大家萬眾一心、護航賽事的熱情與責任感深深感染。”
晚晴服務隊
“晚晴服務隊”是一支以“情系長者”為宗旨的志愿服務隊伍,希望通過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為校內外的長者送去溫暖與關愛,方便他們的生活,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服務隊采取溫馨的“結對子”方式,一對一向老人們講解如何正確使用智能手機與一些常用軟件,并發揮專業所長,聯動校內各類社團組織,根據長者需求及興趣愛好開展各類趣味活動,如“養生保健”“花草種植”“書情畫意”“持扇寄相思”等各類主題活動。
服務隊還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防詐宣傳,如 在微信視頻號上傳自己演繹的防詐情景劇, 獲得不少老人的點贊與轉發,宣傳效果顯著。
長期的溫情相伴,讓老人們如同時光倒流一般,重煥“童真爛漫”,化身為古靈精怪的“小孩”。服務隊先后獲得廣東志愿服務組織成長扶持行動暨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省級示范項目、持續扶持項目等榮譽。
“天使行動”舊衣回收
“天使行動”舊衣回收志愿服務活動,旨在通過對舊衣物綠色回收和二次處理,將舊衣物送往需要它們的地方,以達到環保以及資源再利用的目的。
收衣過程中,志愿者們分工明確,有的負責接收衣物,有的負責登記信息,有的負責整理分類。這些經過仔細分類整理后的衣物,會被轉送給有需要的家庭或機構,實現資源的再利用。同時,志愿者們還會積極宣傳舊衣回收的重要性,倡導大家養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活習慣。
讓舊衣重獲新生,讓愛煥發光芒。越來越多師生參與到“天使行動”行動中,不僅讓舊衣物得到了新的生命,也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以行動詮釋青春價值
用愛心溫暖校園
在我們身邊
各學院服務隊也積極發揮專業所長
創新志愿服務形式
傳遞愛心,造福社會
志愿護綠驛站
為引導廣大青年助力“綠美廣州”建設,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結合學科特色,承接了天河區首個“志愿護綠驛站”特色項目,為華南國家植物園的市民游客提供包括便民物資共享、低碳環保行動、無痕露營倡導、安全應急科普、交通路線指引等志愿服務。
春日的華南植物園,草木蔥蘢,鳥語花香。在眾多游人之間,有一群穿著志愿服的年輕身影。他們穿梭于園區之間,往返搬運著物資、搭建起帳篷、布置休息的場地……他們用雙手為游客打造出一處處“自然客廳”。帳篷之下,游客之間的歡聲笑語不斷傳出,與周圍的微風綠草融為一體,放松愜意。
志愿者們還發揮專業優勢,向圍觀的游客們講解園內花草樹木的相關知識,傳播綠色生態理念,為營造人人愛綠、積極植綠、自覺護綠的社會氛圍貢獻華農青春力量。
腹膜透析患者康復服務
生命科學學院的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與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一區社工站聯合開展腹膜透析患者康復志愿服務項目,創新性志愿服務模式,用科學和愛心守護生命。
在每周一次的手工制作活動中,志愿者們一對一地協助患者完成手工藝品創作。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在患者手中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不僅讓他們感受到創作的喜悅,更讓他們重新認識到自身的力量,增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與勇氣。
此外,“健康飲食工作坊”“腹膜透析護理知識分享會”“康復故事分享”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也讓患者深切感受到來自社工、醫護人員及志愿者的溫暖關懷,成為促進患者身心康復的“助力劑”。
“食品安全,有你有我”志愿服務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食品學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開展了“食品安全,有你有我”特色志愿服務項目,長期深入各個社區為居民提供食品安全科普。
志愿者們創新科普形式,在線下擺攤的基礎上,設計了許多互動小游戲,寓教于樂,科普食品安全知識。其中,“膳食寶塔”小游戲讓居民在游戲中了解到人體每天所需的營養,合理安排飲食,引得不少居民駐足參加。
除了線下擺攤游戲,志愿者們還借助新媒體力量,精心制作并發布食品安全科普推文,不斷擴大科普覆蓋面。據團隊負責人介紹:“食品安全進社區活動已經持續了11年,廣受周圍社區居民的好評。”該項目自開啟以來,共發布30余篇推文,閱讀量累計達10萬以上。
校園善力量
校園善力量,百善匯希望。公共管理學院新綠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圍繞“安居計劃”,開展了“校園善力量”志愿活動。志愿者們積極募集善款,為白云區、從化區的目標房屋提供適老化改造,為困境兒童學習教育提供服務幫助。
為了籌集到更多的善款,讓愛心得以傳遞,服務隊在廣州多地設立了醒目的公益攤位,通過趣味宣傳的形式向市民們介紹“安居計劃”的內容,訴說困境兒童與老人亟待實現的愿望,鼓勵市民為他們貢獻自己的“善力量”。
志愿者們還在線下鼓勵同學們將廢棄塑料瓶、紙箱和書本帶到攤位現場進行回收登記,并將日常微信步數轉化為配捐金額,希望通過更加綠色環保的方式,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志愿活動中,為“安居計劃”貢獻校園力量。
獻血車進校園、紫荊校園開放日、迎新報到、畢業離校、會議論壇、交通疏導、學術賽事保障、社區科普服務.......華農志愿者的身影始終活躍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用青春熱血詮釋奉獻擔當,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校團委負責人介紹,目前,學校已完成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志愿者招募工作,即將為大型賽事的順利舉辦貢獻青春力量。
不啻微芒 造炬成陽
華農志愿者們
在平凡小事中書寫愛與奉獻
在志愿服務的道路上閃閃發光
學習雷鋒進行時,每天都是雷鋒日
讓我們再次集結
用點滴行動匯聚溫暖
用真誠微笑傳遞希望
讓每一份微光都凝聚成照亮他人的力量
/這些活動,邀你參加!/
/事業編,支持全!誠邀全球英才依托申辦海外優青!/
/春天,就是反復愛上華農的過程!/
-SCAU-
來源 | 校團委 各學院
文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陳梓瀅 祁栩琳 宋宇翔 葉貞萱
編輯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陳梓瀅 祁栩琳
初審 | 曾子焉
復審 | 陳芃辰
終審 | 鐘耿濤
左下點擊標簽閱讀更多,右下點贊、分享、推薦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