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這份《報告》承載著過去一年國家發展的輝煌成就,也描繪了未來前行的藍圖,寫滿了民生關切,也勾勒出少年兒童成長的溫暖圖景——增加普惠托育供給、鞏固“雙減”成果、加強青少年科學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預等一系列政策關懷,都彰顯著大國治理中始終如一的“童”心守護。
從“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標準”到“國家獎助學金提標擴面、助學貸款提額降息”,無數學子感受到政策陽光的暖意,這份“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承諾,也將在2025年延伸為“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切實舉措。當“鞏固‘雙減’成果”與“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工程”同頻共振,教育改革進一步向深層提質邁進。
《報告》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青少年科學健身普及”的部署,也與代表委員們“進一步深化醫教融合、體教融合”“心理健康納入必修課”等建議提案形成呼應,孩子們身心全面發展也有了更加生動的注腳。而“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等舉措,更讓教育回歸“立德樹人”的本質,為青少年成長厚培精神沃土。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山東省棗莊市特殊教育學校聽障部的少先隊員徐一菲通過中國少年報·未來網反映的現實困境引發關注——“和普通學校的同學一起參加活動時,他們說話我聽不懂,我打手語他們也不太懂。”如今,“加強困境兒童、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關愛服務”“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專門教育”寫入《報告》,彰顯政策溫度向“沉默少數”的深度浸潤,既有助于構筑立體化守護網,也是對和“徐一菲”一樣的特殊兒童群體所面臨的社交孤獨與成長困境有力的回應。
正如幼苗需要陽光雨露,少年兒童的茁壯成長,離不開政策護航的溫度、社會關愛的厚度。當托育補貼減輕家庭負擔、當心理健康篩查成為校園常態、當每個特殊群體都被看見,我們相信,在這些溫暖的回應中,祖國的花朵定能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蓬勃力量。(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評論員 魏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