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由AI生成
- 本期故事關鍵詞:吵架-
吵架其實并不是一件壞事,它是一個人探索自我、了解對方的途徑。我們要做的不是杜絕爭吵,而是通過好的方法和手段,讓吵架變成一種不傷害感情的有效溝通。
伴侶之間吵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雞零狗碎可以吵,大 是大非也可以吵。
總結我接觸過的咨詢案例,我發現,大多數人的吵架都 只停留在口角上。 兩個人被情緒牽著走,只顧發泄,你說你 的,我說我的,有時候說的根本不是一件事,聽著都讓人著 急。 情緒一過,兩個人又跟沒事人一樣,日子繼續過下去。 但到了下一次,還是會因為同樣或類似的事情吵起來。好像 吵架只是鍛煉了口才,問題卻還停留在原地,依舊沒解決。
我覺得,吵架的重點其實不關乎輸贏,而是關乎愛。同 時,吵架還是一項需要學習的能力,因為它也是一種語言表 達的藝術。
爭吵與“愛”有關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 個人,兩個人相處得再好,也無法避免矛盾,因為沖突的根 源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在生活中,我們跟同事、朋友、親人,甚至是陌生人, 都會因為價值觀、生活方式、性格的不同而產生沖突,更別 說朝夕相處的伴侶了。 畢竟,人在其他人際 關系里的期待 值,往往要比親密關系中的期待值低。
同一件事,面對同事或朋友,也許忍忍就過去了,大不 了以后減少接觸,和伴侶卻不一樣。 一方面,人在親密關系 里的安全感更高,更容易放心地展現真實的 自我; 另一方 面,婚姻不像其他關系,說斷就能斷,兩人抬頭不見低頭 見,回避矛盾沒有用,該解決的問題,躲過了初一,躲不過 十五。
此外,羅蘭·米勒在心理學著作 《親密關系》 中寫道: 親密關系中天然存在四重張力,身在其中的人,無一不在面 對拉扯。
第一種是自主性對聯系性。我們選擇結婚,是因為對親 密和溫暖有需求,希望有一個人能夠依賴。 但同時,人都需 要一定的獨立空間,以守護自主權。 所以,每個人都搖擺在 親密、自由與獨立之間,當兩人的需求不一樣的時候,就很 容易出現沖突。 希望陪伴和希望獨處的人,必然有一方得不 到滿足。
第二種是開放對封閉。親密意味著自我表露,思想和情 感都與對方分享。 然而,人也有不想告訴任何人的小秘密, 坦誠還是克制? 猶豫之間,可能會互相產生不滿。
第三種是穩定對變化。當一段關系平淡到稍顯乏味的時 候,人會有向往變化的欲望,此時很容易引發沖突。
第四種是個人社交圈的聚合對分離。這部分很容易理 解,親密關系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朋友和家人也需要我們 的陪伴。 如果你在親密關系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就沒 時間維護自己的人際圈。 現在很多夫妻還會因為過年去誰家 吵架,就是這種聚合與分離的沖突。
雖然親密關系里的沖突看起來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沖 突都會升級為爭吵,因為愛會發揮一定的作用。
沖突一般發生在雙方意愿相違背的時刻。比如,你想休 息,但伴侶希望你能陪 他/她約會,滿足他/她就會犧牲你。
如果你們的感情好,你完全可以滿足對方的需求,順應對方 的同時表達愛意。
相對應地,當沖突表現為爭吵的時候,你的憤怒和委 屈,都是在向對方說一件事: 我渴望你愛我。
其實,我們與伴侶爭吵過的很多事,不存在絕對意義上 的對錯。 雖然我們嘴上總是企圖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 的,但內心其實是希望對方能關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當希 望落空的時候,很多人不自覺就會滑向一個思想誤區: 他/她 不愛我。
因此,大部分的爭吵,只不過是缺愛的一種應激反應。
但“愛”并沒有一個標準定義,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種愛的 表達方式,強求對方按 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來愛自 己,并不 現實。
所以,想要吵出水平,吵出效果,我們得繞開抽象的 愛,學會用理性化解沖突,帶著目的去吵架。 當你真正學會 吵架這門藝術的時候,也就學會了守護婚姻的秘訣。
本圖由AI生成
吵架的藝術
在開吵之前,我們可以做三件事,我把它稱為“兩調一 控”: 調整對愛的高要求、調整歸因視角、控制憤怒。
愛并不意味著對方一定了解我們,能時時刻刻關注或發 現我們的需求,誰也不是誰肚子里的蛔蟲。 有些情緒,甚至 連你自己都搞不明白,更不用指望對方在你說出口之前就了 解。 所以,調整對愛的高要求,淡化自己的期待,是化解沖 突的一種方法。
其次,我們吵架的時候,總有一個內在動機,動機又與 你看待這件事情的視角有關。 怒氣上頭的時候,我們會用非 常消極的視角評價對方。 比如,對方沒主動洗碗,你就給他 貼上懶惰的標簽。 這就是給人定性的做法。
但如果你合理推測,用善意的歸因視角看事情,就能找 出很多不穩定的外部因素。 比如對方沒洗碗,可能是一時忙 忘記了,并不是故意這樣做。 當你把源頭鎖定在可以改變的 外部環境,負面情緒就能被扼殺在萌芽狀態,也讓事情有了 轉圜余地,因為可改變意味著還值得付出努力,內心就有提 出建設性意見的動力。
情緒還可以通過實際操作來控制。《正面管教》 中提到 過一個控制情緒的心理方法: 積極暫停。
簡單來說,就是在情緒變得更激烈之前深呼吸,把說出 來一定會傷人的話咽回 去,然后去一個自己覺得舒適的地 方,恢復平靜。
當然,控制憤怒一定是需要多次練習的,不可能一次做 到。 你可以跟伴侶提前說好,當你去了某個地方的時候,不 是“離家出走”,而是去平息怒火了,讓對方能安心配合你 完成控制情緒的過程。
做到“兩調一控”,其實就能避免很多爭吵,剩下那不 得不吵的架,就需要運用一套吵架策略。
首先,我們可以嘗試把吵架當成一個工作項目。當項目 擺在面前的時候,首先需要判斷它的可執行度,也就是判斷 這個架應不應該吵下去。 當一個人的大腦完全被負面情緒掌 控時,是很難同時調用反思能力的。 如果吵著吵著,伴侶或 自己開始進入抬杠、鉆牛角尖的狀態,那吵下去只會越來越 亂,氣越撒越多。 這樣的架,不如不吵。
其次,我們需要帶著目的去完成吵架這個項目。先搞明 白自己的真正需求,然后表達你的期待和希望。
“你從來不在乎我”就可以變成“我感覺自己被忽視, 內心很受傷,我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和理解,讓我感受到你 是愛我的”。
這樣來說,一句充滿怒氣的指責,就變成了溫和且富有 感情的軟性溝通。 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溝通,能讓彼此發 現關系里存在的問題,再有針對性地去解決。
最后,還有一個避免沖突升級的小妙招:不講大道理, 只講小事情。
因為道理往往是大而空的東西,人人都知道,說多了難 免有“好為人師”的感覺。 所以,不論對方說什么,都建議 要把話題拉回到具體的要求上。
吵架其實并不是一件壞事,它是一個人探索自我、了解 對方的途徑。 我們要做的不是杜絕爭吵,而是通過好的方法 和手段,讓吵架變成一種不傷害感情的有效溝通。
吵架這門藝術,也是一門愛的藝術。 學會吵架,就是學 會愛自己、愛對方。
本文節選自|《婚姻新思維:構建強大關系》
作者|姚柳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