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戰友,最近央視《國防軍事》欄目曝了個大新聞!咱們解放軍又亮出一款“大殺器”——BRE10型750毫米火箭炮。
這玩意兒一發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彈道導彈上天了!射程直接飆到500公里開外,誤差愣是壓到10米以內。
這精度比不少國家的戰術導彈都狠,今天咱就掰開了揉碎了聊聊,這款火箭炮到底藏著多少門道?
火箭炮還是導彈?傻傻分不清!BRE10這身板可太唬人了,750毫米的彈體直徑往發射架上一擺,活脫脫就是個小號彈道導彈。但人家偏偏不按套路出牌,硬是用火箭炮的身份干著導彈的活兒。
500公里射程啥概念?從福建沿海架起來,臺灣全島都在覆蓋范圍內,臺軍那些藏在山旮旯里的工事,這回可沒地兒躲了。
更絕的是它直接兼容現役PHL-191火箭炮,今天裝上300毫米火箭彈打近處的裝甲集群,明天換750毫米大殺器端掉加固指揮部,這模塊化設計真把“一炮多用”玩明白了。
俄烏戰場早把答案寫好了;看俄烏那邊打得熱鬧,烏軍拿著美制海馬斯火箭炮,227毫米火箭彈和ATACMS戰術導彈混著用,為啥?遠程火力缺口太大唄!
可咱們的BRE10壓根不用這么麻煩,單炮就能實現從70公里到500公里的無縫覆蓋。美軍ATACMS導彈射程才300公里,誤差還比咱們大兩倍,更別說俄羅斯伊斯坎德爾導彈那30米的精度了。
現在明白了吧?咱們這火箭炮就是瞄著美俄的看家本領去的,用更便宜的價格打出更狠的效果。
口徑即正義,750毫米專治各種不服;PHL-191原先的300毫米、370毫米火箭彈夠猛了吧?放俄烏戰場都能把T-90坦克炸成零件狀態??捎龅戒摻罨炷翝仓牡叵鹿な?,還是差點意思。
BRE10的750毫米戰斗部一上陣,管你是三層樓厚的掩體還是地下指揮所,高爆彈頭直接掀頂,侵徹彈頭鉆進去再開花,這毀傷效果跟小型核彈都有得一拼。
更絕的是它“兩彈一坑”的絕活,第二發能精準打進第一發的彈坑里,這哪是火箭炮?分明是長了眼睛的拆遷隊!
效費比這賬,咱們早算清楚了;有人說這么大口徑的火箭彈成本太高?看看俄烏兩邊怎么干的——俄軍把伊斯坎德爾導彈當火箭彈砸,烏軍拿著ATACMS搞無差別轟炸,現代戰爭早就不講“省著用”那套了。
咱們的750毫米火箭彈雖然單價高點,但比起動輒上億的彈道導彈,性價比簡直爆表。
更何況PHL-191能帶10發750毫米彈,火力密度比海馬斯多出40%,真打起來就是鐵雨洗地。
BRE10的橫空出世,表面看是技術突破,往深了說可是戰略棋局的關鍵落子。500公里射程圈住的不僅是臺灣海峽,整個第一島鏈都在咱火箭炮的陰影之下。
美日那些航母戰斗群往后得掂量掂量,是待在安全距離外交涉,還是冒著被“火箭彈洗臉”的風險逞強。
這玩意兒的出現,既是對“臺獨”勢力的當頭棒喝,更是給全世界劃了道紅線——中國軍隊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早就不是你們想象中的樣子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