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顧:
……接上文……
早春,沈陽的傍晚,冷。
我對沈陽的初體驗,既不是文化、也不是歷史、更不是市井繁榮、雞架和燒烤,而是冷,一種來自遙遠記憶中的冷。
久遠的記憶把我拉回到學生時代的寒假,那是我第一次與沈陽的親密接觸。
那時的老北站,還不似現在干凈、安全。
地上瓷磚的污漬、黑暗里緊盯著你的貪婪目光、試圖買2毛錢散酒和5毛錢下酒菜的流浪漢、緩慢游蕩隨時搭訕半搶半騙的騙子團伙……
年少的我,穿著厚舊羽絨服,拖著戰損風的旅行箱,半夜快步川行北站舊廣場的時候,忐忑中恨不得天氣再冷一些,冷到壞人們不愿出來做無本的買賣。
多年后,無論誰提到沈陽,我首先回憶起的就是冷,那個深冬漆黑的夜里,終于走進老北站破舊的候車廳。
回頭望去,沒有燈火的老廣場,在遠處破舊樓前的點點路燈映射下,猶如張大嘴巴的林間巨獸。
現在,望著彩電塔下的南運河小溪,強迫自己的思緒回到2025年;
余暉猶在,寒風修面,盡管沈陽的大風沒有太行山區的那種“大逼兜”感,但也有種指甲刀挫臉的感覺。
步行前往烤肉店,與狗子姐和小磊哥匯合。
原本以為我離得近,肯定最先到達,結果,一絲不茍的狗子姐已經到了。
對于哪怕春節期間,都保持職業裝的狗子姐來說,即使是某個普通工作日的晚上,也得是一身整齊,穿戴職業。
我剛要給狗子姐鞠躬請安,忽然想起,我并不是她500強公司的下屬,而是她的老同學。
居住沈陽時間最久,已經是地道沈陽人的小磊哥,居然半路迷路,始終找不到這家店的位置。
小磊哥果然是不忘初衷,還像小時候一樣,去哪都不記路,全靠我帶著走。
飯前幾天,狗子姐就已經說過,咱們三個小聚,你倆負責敘舊,我負責吃。
我一度覺得她說的有道理,畢竟,畢業后他倆從沒見過,也沒聯系,我們三人能小聚,完全是因為我來沈陽。
況且,小磊哥從小到大都是那個靦腆的臉紅孩子。
誰知道……從三人見面開始,小磊哥的嘴就沒閑著,太能聊了。
可能是彼此的孩子都面臨人生的選擇階段,小磊哥說起孩子補課、選擇升學之路等方面,簡直就是職業選手水平,并不比網上收錢“指導”家長報志愿的那個東北大子彪忽悠的差。
此次聚餐,狗子姐負責主烤兼聆聽,我負責陪烤兼炫肉,小磊哥負責猛侃兼狂侃。
本來,狗子姐覺得讓自己孩子走體育這條路,是她深思熟慮后的優選,但在小磊哥的一通輸出否定下,狗子姐瞬間就emo。
作為無崽之人,我大氣都不敢出,只能高調烤肉和低調炫肉。
身為500強資深高管的狗子姐,甚是大方,點的菜又多又好又美味,我在狂炫之于,不禁感嘆,多久沒吃過這么富裕的菜,再也不用吃雞蛋灌餅不吐塑料袋了。
沈陽烤肉跟家鄉D城的烤肉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種類會更豐富一些,服務要好一大截子;
家鄉D城的烤肉店比較有“骨氣”,只賣烤肉,不賣服務;服務的態度多數是“愛吃吃,不吃滾”的樸實無華態度。
原本沒顧上拍照,500強狗子姐想吃贈送的酸奶,但又懶得寫好評,作為多年混跡于500弱的小弟,我自然要趕緊寫好評換酸奶,孝敬狗子姐。
所以,隨手拍了幾張,“窺一斑而知全豹”,拍的不敢說好,但意境絕對到了,而且給足了大家聯想的空間。
開心的時光總是很短暫,剩的菜確實也不少……一小碗拌飯、大半碗冷面、三五只蝦,一碗底拌雞架。
我知道,在胃沒出問題之前,這點東西只會剩下個容器,但今時今日,老夫不復當年之勇,只能默許它們被剩下。
500強狗子姐自然不會理會這些殘羹冷炙,我也是努力地吃完最后一塊烤肉,看著小磊哥聊的意猶未盡,狗子姐聽的連連點頭。
我決定把即將到來的盒飯大餐改成小磊哥最愛的豬蹄火鍋,這樣,我們還能再聚一下。
相逢時間短,扭頭即道別。
500強職業女性狗子姐謝絕我們的相送,小磊哥去地鐵站正好順路送我,我們一起往酒店方向走去。
寒風頻頻,我心里卻很高興,因為我倆好像又走在少年時放學回家的路上,慢悠悠晃悠著,閑聊著,生怕走快了到家開始寫作業;
只要不扭頭看對方,這時間似乎并沒有過去這么多年,甚至覺得本周日還能看場公牛對陣爵士的比賽,泰森即將大戰霍利菲爾德。
途徑彩電塔夜市,小磊哥的一句話把我拉回到現實:再整個雞排吃?
我哭笑不得:剛剛吃了那么多,你沒吃飽嗎?
小磊哥解釋道:跟吃沒吃飽沒關系,這都來逛了,不得消費一下嗎?
沈陽人富裕了,小磊哥兜里也有了零用錢。
在我的勸說下,小磊哥放棄再補一頓的想法,把我們的戰斗力放在隔天的豬蹄火鍋上。
在酒店門口,我們還像小時候那樣道別,就如同明天一早還會一起去上學一樣。
回到房間,我沒著急洗漱,腦海里反復回憶晚上相聚的點點滴滴,像過電影一樣,不舍得忘記任何一幀。
一夜沒睡好,天亮起大早。
在一路朦朧的哈欠陪伴下,走進遼寧博物館。
遼博不用預約,刷身份證直接進,這點就挺好。
本來嘛,淡季,人不算多,再強制預約,就過于教條,憑這點,對于第一印象就很好。
我對建筑學了解甚少,從外行的角度,遼博的內部構造像極上海博物館東館。
每一層都是長方體,“繞圈”參觀中,不經意間會失去方向感;
體能差的,容易浪費步數;體能好的,權當city walking。
藏品包羅萬象,果然是國內top級別的大館。
我的主要關注點是“古代遼寧”的幾個展廳。
運氣稍差,“古代遼寧”的第四展廳,也就是遼金時代,維護中,不開放。
非??上?,畢竟遼金時代的文物,因為地理等原因,遼博是最豐富,最具有說服力的。
換作以前,我可能會覺得非常遺憾,現在不會了;
同一個問題,懂得換個角度思考,正好給了自己下回再來沈陽,再來遼博的理由。
如果用一件藏品代表遼博的話,我會選玉豬龍。
輩分夠高(新石器時代),寓意深刻(華夏第一玉龍),保存完好(距今約6000年)。
我最喜歡的,是它的獨特的造型。
其實,起名玉豬龍,我覺得更多是主觀上的一種美好寓意。
從造型上看,你覺得像什么,那就是什么,畢竟沒有出土過任何跟它相關的文字。
你可以說是玉豬龍,也可以說是玉狗蛇,甚至可以說是熊睡覺,我覺得都對。
非要定義是個什么具化的名字,但是扼殺了祖先們的想象力。
這位紅領巾小朋友的講解也很有特點,解說詞背的爛熟,連手勢搭配哪句話哪個詞都是固定的,要不是解說后,他回答了參觀者好奇的問題,我甚至分不清到底是真人還是AI。
這把燕國古墓里出土的短劍,算是遼博里我最喜歡的藏品。
喜歡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它的配飾是黃金制成,主要是這個器型是遼寧式青銅短劍的“大開門”。
在戰國時候,黃金短劍是權力的象征,樣式證明了當時中原文化和東北文化交流頻繁,歷史意義重大。
我在遼博里從早到晚,整整逛了一天,一共走了19000多步。
要不是高中好友“任賢齊”催我趕緊找他吃飯,我一定能逛到博物館閉關。
出了遼博大門,夕陽西下,一種久違的溫暖撒在臉上,流動攤位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沈陽的煙火氣,無處不在。
在候城、玄菟、沈州、沈陽路、沈陽中衛、盛京、奉天等諸多歷史名字中,我覺得,最適合這種古城的名字應該是沈州。
這座古城,是大唐,安東都護府的沈州。
……未完待續……
文章到這里,別忘了右下角給本文點“在看”和“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