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村,是寧波市北侖區柴橋街道下轄村,有同盟李家、施隘周、外屋等6個自然村。1956年原山門鄉二村、三村合建同盟高級社,后“同盟”沿作村名。
同盟村,1949年9月稱霞浦鄉九村、十村,1950年稱山門鄉二村、三村,1956年3月稱同盟高級社,1958年10月屬柴橋人民公社山門管理區,1961年8月稱穿山公社同盟大隊,1970年4月稱柴橋鎮公社同盟大隊,1983年10月改稱柴橋鎮(2003年稱柴橋街道)同盟村。
同盟李家,主姓李,明崇禎年間(1628-1644)從小港姚墅岙遷入。因處東山門西側,舊稱西山門。
李氏宗祠,北侖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點。坐北朝南,由門樓、正殿等組成。
李氏宗祠門上掛有一塊光緒三年丁丑年為嘉慶庚午科舉人李德梓、嘉慶戍寅科舉人李大封立的“登科”匾。
同盟李家大夫第,主體建筑坐北朝南(偏西),原建筑規模較大,現只剩頭門、二門和堂前,其他建筑都已改建。
頭門和二門,頭門朝南,石庫門,上有“大夫第”石匾:二門朝東。
堂前
同盟古民居,坐北朝南(偏西),由門樓(穿堂)、正房(堂前)、兩側廂房和偏房組成。
穿堂上掛有“翁堂祠”匾
同盟古民居,由門樓(穿堂)、正房(堂前)、兩側廂房組成的四合院。
“忠”
同盟李家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門樓、正房和兩側廂房組成。據村民介紹,原門樓上有雕塑,現已損毀。
東廂房
同盟李家古民居
同盟李家古民居
同盟李家古民居,坐東朝西,由門樓、前后二進組成。
同盟李家古民居
前、后進之間的天井。
在北面還有二排房子,不知是不是同一家的?
北面院落
同盟李家古民居
李坤先生和吳劍鳴女士,自來水資助留念。李坤,1923年出生于上海,柴橋街道同盟村人,曾任香港甬港聯誼會名譽顧問、寧波甬港聯誼會名譽會長、獲“寧波市榮譽市民”、“浙江省愛鄉楷模”等稱號。吳劍鳴女士,祖籍寧波鄞縣石碶,寧波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
外屋自然村,位于同盟李家西100米。原村民主姓李,明崇禎年間從同村李家分遷。因位于李家外(西)部,故稱外屋。
外屋古民居,坐東朝西,現存建筑由前后二進組成。
外屋古民居,前進為“觀音兜”山墻。
“觀音兜”山墻
前進
后進設拱形門
后新屋
后新屋民居,坐西朝東,由正房和廂房組成。
后新屋民居
后新屋民居正房
后新屋民居廂房
后新屋民居,坐北朝南,現存建筑由正房(堂前)和兩側廂房組成。
由正房(堂前)和兩側廂房組成的三合院。
施隘周,有陸家橋、里新屋、外新屋小地名,原村民主姓周,明正統年間(1436~1449)從奉化尚田遷入。該村原稱施隘,后周姓遷入,故名施隘周。
施隘周
施隘周古民居,坐西朝東,由門樓、正房和廂房組成。
施隘周古民居門樓
由門樓、正房和廂房組成的四合院。
施隘周古民居,坐西朝東,現存建筑由前進、正房和廂房組成。
施隘周古民居
施隘周古井
參考資料:《寧波市北侖地名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