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華語樂壇失去了一位真正的音樂才子——方大同。
消息傳出,整個娛樂圈震驚無比,粉絲更是難以接受。
短短一天,《特別的人》評論區涌入數萬條留言,都是對他的懷念。
但在所有的悼念聲中,網絡上卻開始了一場“討伐”,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是方大同最好的朋友——薛凱琪。
她沒有發文悼念,而是默默地換掉了全社交平臺的封面,把背景圖換成了方大同繪本《艾美夢游》中的一頁。
懂的人都懂,這是她特有的方式,向老朋友做最后的告別。
但網上的聲音卻兩極分化。
有人理解,有人卻覺得她是在蹭熱度,甚至連多年前的“黑歷史”都被翻出。
有人質疑她當年的“媚黑”爭議,有人說她靠方大同成名。
可方大同,會愿意看到這樣的場面嗎?
01
2005年,22歲的方大同加入華納,那時的他性格靦腆,不太會說粵語,在公司沒什么朋友。
薛凱琪是主動和他交朋友的人。
她帶他跑通告,介紹他認識業內的人,而他則用音樂回報她,為她寫歌、編曲、制作專輯。
兩人從《糖不甩》《慕容雪》《Better Me》到《四人游》,合作了無數經典作品。
方大同的專輯里,總有薛凱琪的聲音,而薛凱琪的專輯里,也處處是方大同的影子。
有人說他們是天作之合,網友催婚催了很多年,可他們從未承認過是戀人。
但他們的關系,已經超越了普通的友情。
2008年,薛凱琪因為家庭變故、事業壓力,一度患上嚴重的抑郁癥。她吃三種安眠藥都睡不著,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
她說:“最后一刻,是方大同救了我。”
她撥通了他的電話,而這通電話,真的救回了她的生命。
所以在2014年紅館演唱會上,她忍不住在舞臺上對著所有人哭著說:“感謝方大同,他拯救了我的生命。”
這是怎樣的一種感情?
不是戀人,卻比戀人更深;不是兄妹,卻比兄妹更親。
02
方大同2月21日去世,而薛凱琪2月22日就在音樂節上唱到《半路》時哽咽落淚,甚至重唱了一次。
但有人說她是在“演戲”。
她沒有發長篇悼念文,只是默默換了社交平臺封面,被網友指責是“冷漠”。
可誰能規定,悼念一個人就必須用“發文”的方式?
更過分的是,隨著輿論發酵,越來越多的攻擊聲出現了。
有人開始翻她過去的“黑料”。
比如她曾經和黑人朋友合影,被解讀為“媚黑”,被說成是“方大同錯付”。
有人說她多年來靠方大同“吃紅利”,方大同給她寫了那么多歌,而她卻沒有給方大同“足夠的回饋”。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03
方大同的社交平臺上,除了音樂,最多的就是薛凱琪。
他寫給她的《不要愛我》,歌詞里寫著:“我多愛你都不說。”
薛凱琪的音樂事業,的確有方大同的加持,但她從未單方面“吸血”。
她帶他入圈,幫他宣傳。
她的演唱會,總是給他留一個位置。
她從不吝嗇對他的贊美,哪怕是在最重要的頒獎典禮上,她也是喊著他的名字,激動到落淚。
他們是相互成就,而不是誰拖累了誰。
而如今,方大同已經離開,這段20年的情誼,卻變成了薛凱琪被攻擊的理由。
這未免太不公平了。
04
娛樂圈的友情,本就很少有這樣的純粹。
可就因為薛凱琪選擇了不張揚,就被指責是“冷漠”?
就因為她和黑人朋友合影過,就要被說成是“錯付”?
方大同的離世,已經讓無數人心痛。
他是一個溫暖的人,生前為公益做貢獻,死后還要求音樂版權收入捐給罕見病基金會。
這樣一個善良、低調、純粹的人,怎么會希望自己的好友在他離開后被網絡暴力?
如果他在天有靈,恐怕比誰都心疼吧。
結語
方大同的歌里,總是充滿著希望。
他不想讓世界變得更悲傷,所以他的情歌從不沉溺于苦痛。
而現在,他走了。
他的好朋友選擇了一種最不打擾的方式去悼念,可卻被攻擊、被指責、被網暴。
這樣真的公平嗎?
死亡應該是一個人的終章,而不是開始新的網絡獵巫。
方大同走了,但他留給這個世界的音樂、善良和溫柔還在。
請別讓他最后的溫暖,被無端的惡意吞噬。
他最好的朋友,值得被溫柔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