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幾天年底結賬了,結果我非常不滿意。
PART 01
賺不少,為啥兜里沒錢
并不是沒掙錢,反而比每年掙得還多,但確實看到兜里的錢很少。
年底我準備用兩個月時間仔細分析一下近5年來的財務狀況,看看我的花銷中,哪些是投資,哪些是消費,以便進行優化。
其實不算,我也知道怎么回事兒。明明賺得那么多,但兜里沒有錢,歸根結底是因為我自己花得太多了。
今天分享的關鍵詞是:你認真對待錢,錢就會認真對待你。
認真對待錢不是摳門,節儉更不是吝嗇。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花錢要有目的,要思考。每次花錢的瞬間,我們都要問問自己:這是消費還是投資?
舉個簡單例子吧。如果我現在特別想吃火鍋,雖然很美味,但我明明知道自己尿酸高,那我吃火鍋這個行為就可能對身體健康有害,還浪費錢,這就是消費,甚至可以說是傷害。
但如果是為了請朋友吃火鍋,增進彼此的關系,那就屬于投資。
如果我買了一本書或報了一門課程,但從來沒看沒學,那就是消費,是滿足我當時的情緒需求。
可如果我學習了,就算短期內看不出實際效果,但從長期來看,它能拓寬我的視野,那就是投資。
還有一個原則是:給自己花錢,如果沒有長期價值,那就是消費;給別人花錢,那就叫投資。錢花到別人身上,不要花到自己身上。
比如說,咱們買輛車,如果只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展示身份和炫耀,那就是消費;但如果是為了提升公司形象,增加品牌價值,那就是投資。
如果你和我一樣,掙的錢不少,但一年到頭沒看到什么存款,那你可以在手機上寫下三句話:
1.我現在花這筆錢是消費還是投資?投資能為我創造長期回報。
2.我有沒有考慮到長期價值,還是僅僅滿足短暫的開心?
3.這筆錢對我來說值不值得?每一筆開銷都應該有其價值。如果不能帶來實質性回報,那就推遲或者不花。
錢是非常敏感的,它不僅是資源,更是一種能量。不僅僅是用來消費的工具,它是實現目標和創造價值的手段。
不要被“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洗腦,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需要開源節流。
當我們意識到每一筆花費都能創造價值時,逐漸將消費轉化為投資,我們會發現錢開始認真對待我們,同時,我們也會在未來收獲更多回報。
當然,如果你每個月掙3000塊錢,那我說這些話就沒用,你還是得先研究怎么賺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