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里裝充電樁這事,現在很多人都有個誤區——總覺著功率數大的就是好的。其實這事就跟買鞋一個道理,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咱今天就掰開了揉碎了說說,為什么對大多數家庭來說,7千瓦的樁子才是真香選擇。
先說說車的情況。你花大幾千甚至上萬裝個21千瓦的充電樁,以為能充電快?可拉倒吧!現在路上跑的電動車,十輛里有九輛根本吃不下這么大功率。
不信你去極氪官網查查參數,001車型的交流充電最高就7千瓦;比亞迪的4S店銷售會直接告訴你,漢EV插21千瓦樁照樣是龜速充電;小鵬的客服電話里也明確說G系列車型只能用到7千瓦。好比你買了臺頂配電腦,結果家里寬帶只有10兆,再好的配置也白搭。
再說說大家最關心的電池壽命。一哥們去年圖快裝了個21千瓦樁,結果才一年電池健康度就掉了5%。問4S店才知道,大功率充電雖然看著爽,但就跟人頓頓吃火鍋似的,腸胃遲早要出問題。
專家做過實驗,7千瓦充電時電池溫度能穩定在35度左右,就跟溫水泡腳似的舒服。換成21千瓦,溫度直接飆到40度往上,長期這樣搞,電池壽命少說打個八折。現在哥們腸子都悔青了,天天跟我念叨“省下的充電時間還不夠換電池的錢”。
裝樁成本這事更得算明白賬。7千瓦的樁子現在國產大牌1500塊就能包安裝,電線走明線的話自己都能搞定。反觀21千瓦的,光申請三相電表就夠你喝一壺的——得找供電局打報告,可能要等兩三個月。
我們小區去年有個業主裝21千瓦樁,電網改造費就花了八千多,夠買五六個7千瓦樁了。更坑的是,他們單元現在誰家想裝新樁都裝不上,搞得鄰居見面都繞道走。
充電時間其實也沒差多少。拿常見的60度電池來說,7千瓦樁一晚上10小時能充70度電(算上線損),足夠跑400公里。
21千瓦樁理論上是快三倍,但實際受車機限制根本跑不滿。最關鍵的是,現在公共快充站越建越多,我家樓下超市停車場就有120千瓦的快充,真著急的時候去充個20分鐘,比家里21千瓦樁充兩小時還管用。
還有幾個坑得提醒大家:第一,有些進口車標的11千瓦充電功率,那是按歐洲的三相電算的,到了國內用單相電直接打三折,實際只能到3.7千瓦。
第二,別看現在新出的車支持大功率交流充,等你要換車的時候,二手市場里大部分車還是只能吃7千瓦。
第三,電網公司的人偷偷告訴我,現在新建小區很多都卡死了單戶用電功率,你硬要裝21千瓦的,可能連空調都不敢同時開。
最后說個省錢妙招。晚上10點后的谷電價才3毛錢一度,用7千瓦樁充滿60度電只要18塊錢,折合一公里才四分錢。要是白天用21千瓦樁搶高峰電,每度貴5毛不說,電池還遭罪。這筆賬怎么算都劃不來,省下的錢給自己買斤豬頭肉不香嗎?
說到底,充電樁就是個工具,合適最重要。就像手機充電器,5瓦的慢充對電池好,120瓦的快充應急用,家里備個合適的就行了。那些忽悠你裝大功率樁的,不是賣樁的就是不懂行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