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官員經常批評中國、印度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后,不僅沒有站在西方這一邊,居然還在大幅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聲稱這就是在“支持”俄羅斯。明明是正常的貿易,他們非要詆毀是“支持、支援”。
按此邏輯,我國也在大量購買烏克蘭的玉米,并且依然是烏克蘭第一大貿易伙伴——2024年,中烏雙邊貿易總額達到了568.5億元 ,同比大漲19.1%,那這是否也說明:中國是在支持澤連斯基呢?
并非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中國、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大多數國家在俄烏沖突一事上采取的都是“中立原則”。在與俄羅斯保持正常的經貿、外交來往時,也愿意發展同烏克蘭的關系。
促和,不要激化戰爭,從來都是我國對外交往的基本原則之一。并在聯合國與巴西等國一起提交了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共識性提案,但可惜的是:澤連斯基與歐盟官員就是想打仗,導致提案未產生效果。
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學會這招了
他表示歐盟各國在2024年購買的俄羅斯能源金額超過了他們對烏克蘭的援助金額,他批評歐盟只知道“推動美國擴大對烏克蘭的支援力度”,卻未注意到歐盟自己才是“支持俄羅斯侵略”的最大推手。
特朗普一再指責英國首相斯塔默,法國總統馬克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破壞了他為基輔與莫斯科之間達成和平協議的努力——你說我不愿幫助烏克蘭,可你們也“沒有真心在支持啊”,居然買了那么多俄羅斯能源。
近期,能源和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發布了“紀念烏克蘭沖突三周年的報告”,里面提到:雖然歐盟各成員國高呼要大幅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但他們在2024年購買了219億歐元(超過230億美元)的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
2021年及之前的很多年份中,俄羅斯都是歐盟天然氣的最大供應商,占比達到四成。2022年后,歐盟擴大從挪威、美國的采購力度,兩國分別成為歐盟天然氣的第一和第二大供應商,俄羅斯降至第三名。
到了2024年,俄羅斯又再度超過美國,成為歐盟天然氣的第二大供應商。俄羅斯衛星社報道稱:俄羅斯對歐盟的天然氣出口量激增至544.5億立方米,占據歐盟市場的比例由前一年的14.2%,躍居至18.3%。
雖依然不能與高峰時期的四成份額相比,但超過18%的比例還是能說明:在龐大的利益面前,歐盟官員雖然嘴上說的很嚴厲,但還是無法做到徹底的隔絕。俄羅斯仍是歐洲能源的重要供應商,這一事實不可辯駁。
歐盟對俄羅斯的“支持”,超過了烏克蘭
根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 Kiel)的數據,歐盟各國在2024年對烏克蘭的援助金額僅約為187億歐元(200億美元左右),要比歐盟對俄羅斯的“支持”金額少了30多億美元。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這一點,他寫道:歐盟購買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錢,比他們在捍衛烏克蘭身上花費了更多的錢。暗示歐洲人不是真心在支持澤連斯基,為自己的調解政策辯解。
特朗普、萬斯、魯比奧、馬斯克等美國政要已不止一次的表示:歐盟與澤連斯基還是希望戰爭至少再維持一年,他們極力慫恿美國繼續給予高額的援助。到那時,俄羅斯會“非常虛弱”,不得不主動求和。
魯比奧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采訪說:這意味著又是一年的殺戮、死亡和破壞?!霸谖铱磥磉@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特朗普總統認為澤連斯基手中“已沒有繼續打下去的牌了”。
尤其是在特朗普持有“這場戰爭根本不該發生”的基本觀點下,更堅定了他希望早日結束戰爭的想法。他的內閣官員因此認為:與俄羅斯進行和平談判是最優解,哪怕只有1%的?;鹂赡苄?,都需要努力達成。
或許在特朗普的腦子里,歐盟官員極力慫恿美國全力支援烏克蘭去和俄羅斯硬拼——要錢給錢,要炮給炮,要導彈給導彈,甚至不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將給美國霸權統治“帶來不可估量的風險”。
在美國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則下,特朗普自然是不愿再為了烏克蘭而損壞“自己的霸權”,并對歐盟官員的批評感到很不滿,于是在社交媒體譏諷:歐盟“支持”俄羅斯的資金,要比給烏克蘭的援助更高哦。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發、評論、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