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云之南的邊陲,云南德宏州盈江縣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有一個溫暖而明亮的所在——南方電網云南德宏盈江供電局舊城供電所,被當地百姓親切的稱為“雷鋒供電所”。在供電所會議室的一面墻上掛著20面錦旗,這是十多年來供電所員工親情服務當地老百姓的見證。
著力解決好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產生活問題,才能夯實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2013年,供電所員工巡線時發現景頗族群眾刀臘載一家住在山腰簡陋的竹籬笆房里,通往刀臘載家只有一條能容一人通過的小路,供電員工拉著樹枝和藤蔓才將線路通道清理出來,靠人背的方式把設備背上山。就這樣,為刀臘載一家接通了用電。還送去了一臺電視機和8只山羊。
刀臘載冒雨走了二十里山路,送來一面“人間自有真情在,供電服務暖人情”的錦旗,開啟了供電所“錦旗墻”的故事。如今,刀臘載家早已搬進三層小樓,但那臺外殼已經泛黃的老電視仍被珍藏。刀臘載說到:“看見它,就想起當年幫我拉電線的恩人們。”
群眾“痛點、難點”皆為他們心心念念。為傣族阿媽們更換家中的老化線路,資助外籍遺孀的孩子有學可上……供電所建立了一本“特殊臺賬”,里面記錄著111戶孤寡老人、53戶退役老兵、124戶留守兒童的需求,針對性的提供服務。供電所傣族員工和景頗族員工組成“雙語服務隊”,走村串寨,既解決用電難題,又調解鄰里瑣事。拉弄村老支書感慨到:“他們不僅送電,還送心。”
近年來,隨著這里的產業發展,用電需求倍增。供電所通過升級改造,10千伏線路聯絡率從25%提升至100%,電壓合格率從73.88%升至91.38%,為地方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葉老板的石斛烤房停電了!”2023年3月的一個凌晨,供電所值班電話急促響起。從浙江來種植石斛的葉老板急的滿頭大汗,正值烤制旺季,停電超過兩小時,可能導致石斛氧化變色,價值數十萬元的鮮石斛將全部報廢。供電所搶修人員連夜出發,僅用30分鐘排除故障。葉老板感慨:“有問題找他們準沒錯。”
這樣的“隨叫隨到”,是舊城供電所的常態。除了石斛企業,供電所還為11家大米加工廠改造線路,提升供電可靠性和產能價值;為13家生茶制作坊穩定電壓,減少茶葉烘焙損耗,在旱災時架線抽水保住千畝農田,為助農平臺“周末街”升級冷鏈電力,讓高山蔬菜肉類遠銷全國……電力就像紐帶,將特色產業與市場相連,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現在,盡管供電所的員工不斷在更替,但為百姓服務的雷鋒精神仍在傳承,“雷鋒供電所”的故事還在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