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榆林日報以《綏德縣人民法院崔家灣人民法庭創新多元解紛路徑 激活基層治理動能》為題,對綏德縣人民法院崔家灣人民法庭堅持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指引,通過“源頭治理”“紅色賦能”“多元共治”三步走,蹚出了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路徑進行了報道。
全文如下:
去年以來,綏德縣人民法院崔家灣人民法庭堅持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指引,通過“源頭治理”“紅色賦能”“多元共治”三步走,蹚出了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路徑。
“源頭治理”筑牢和諧防線
“法官和調解員提前介入指導,從法律、情理方面分析了我們的矛盾,我自愿撤訴,畢竟遠親不如近鄰。”一起鄰里糾紛案件的當事人劉某某說。
近年來,崔家灣法庭深度融入黨委領導的基層治理體系,創新實施“三早三前”工作法,即風險早預警、矛盾早發現、糾紛早介入,確保調解走在成訴前、司法指導走在調解前、法治宣傳走在糾紛前。通過“法官+特邀調解”雙軌運行模式,法庭轄區建立“糾紛評估—分流引導—聯動化解”三級過濾機制。2024年,法庭轄區4鎮新創建“無訴訟村”8個,鄰里糾紛案件同比下降60%。
“紅色賦能”打造解紛樣板
崔家灣法庭注重挖掘紅色司法內涵,成立以崔家灣鎮鐵茄坪村革命英雄崔正冉命名的“崔正冉調解室”,繼承和發揚儒家“無訟”“和合”法律文化、陜甘寧邊區政府時期的民事調解制度,切實做到實質解紛止爭,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紅色司法文化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重要精神紐帶,我們要傳承和弘揚老一輩的優秀紅色經驗與優良品質?!贝藜覟撤ㄍネラL兼“崔正冉調解室”負責人徐蕓說道。在具體的案件調解工作中,徐蕓始終堅持用女性特有的溫柔細膩和專業的法律素養,耐心、細心、精心化解每一起糾紛,持續捍衛公平正義,守護萬家燈火。2024年,崔家灣法庭共受理各類民商事案件197件,審結194件,其中調解案件120件、撤訴案件34件,調撤率高達79.38%。
“多元共治”繪就和諧圖景
“現在請婦聯代表發表調解建議。”在一起涉留守兒童撫養費糾紛的少年家事案件調解過程中,崔家灣法庭組織了一次特殊的“圓桌調解”,法庭特邀的婦聯代表正圍繞未成年人權益保護談著自己的調解意見,以司法之力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近年來,崔家灣法庭積極推行“多元聯調”機制,不斷擴大多元解紛“朋友圈”,聯動轄區各鎮黨委、政府、派出所、司法所、婦聯等調解力量,啟用“法庭+”多元解紛工作模式,以極高的靈活性、極強的針對性化解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矛盾糾紛。
從“單打獨斗”到“多元共治”,從“被動受理”到“主動治理”,崔家灣法庭用心書寫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答卷,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法治動能。
來源:榆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