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血脈相連。3月4日上午,四川甘孜康定市,73歲的張叢秀和家人將兩面錦旗送到了康定市公安局,對民警找回被拐24年的女兒表示感謝。一周前,張叢秀的女兒、被拐24年的康定籍女子譚某某,在康定市公安局刑警大隊的不懈努力下,終于從安徽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中。
▲張叢秀(居中)及女兒譚某某(左一)向民警贈送錦旗
據悉,譚某某在18歲生日前一個多月被拐賣,24年后的2月24日生日當天終與親人相見。這么多年,她的名字一直沒變,在康定的名字和被拐到安徽后重新上戶口的名字都一樣。
譚某某雖不識字,但在被拐途中無意看見了人販子身份證上的名字,便記下來怎么寫。24年來,這個名字她一直記在心頭,民警在和她溝通時,她一下“畫”出了嫌犯的名字。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之中。
聾啞女18歲生日前被拐
24年后在生日當天再見親人
2001年1月8日,當時即將年滿18歲的聾啞女孩譚某某在康定北門廣場處走失,家人發現她走失后,立即組織人員到縣城四處尋找,均一無所獲,于是報警求助?!?001年2月24日是她18歲的生日,失聯那天,距她18歲生日只有一個多月了?!?/p>
此后,張叢秀便開始了“尋女之路”。多年來,她輾轉南充、雅安等地尋找女兒,但一直沒有音訊。
漫漫尋親路,不僅家人沒有放棄,警方也不曾放棄。
2001年1月8日,康定警方在接到譚某某家人報警后,立即組成專案組開展尋找工作,但當時技術有限、線索不足,刑偵民警用盡一切辦法也未能將她找回,但康定警方始終沒有放棄,一代代刑偵人堅持接力尋找。
今年2月11日,康定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教導員格拉降措重新搜集線索進行整合,通過海量線索比對,發現安徽省肥東縣籍女子譚某某與走失女孩譚某某各方面特征高度吻合,康定警方立即與安徽肥東警方取得聯系,在肥東警方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找到了該女子并進行DNA信息采集,同一時間康定警方也聯系到譚某某母親張叢秀,并采集了張叢秀的DNA信息。經科學鑒定,確認安徽肥東縣籍女子譚某某就是24年前在康定北門廣場走失的譚某某。
得知警方的鑒定結果后,張叢秀激動不已,想前往安徽省肥東縣認親,但家人考慮她年事已高,便由其女兒張某(隨母姓),隨同康定警方前往肥東縣尋親。
2月24日,在抵達安徽后,尋親人員與當地警方一同找到了家住肥東縣的譚某某,在肥東警方和康定警方的見證下,張某與姐姐譚某某深情相擁。隨后,張某撥通了母親的視頻電話,張叢秀通過視頻看到失散24年的女兒后,失聲痛哭。
而當天,正是譚某某42歲的生日。
▲在安徽,張某(右二)見到了失散多年的姐姐譚某某(左二)
記下人販名字24年不忘
警方已介入調查此案
“想了24年、盼了24年,今天終于盼到我的女兒回來了。”2月26日,譚某某在警方的幫助下終于回到康定,回到了闊別24年的家。
認親現場,張叢秀抱著譚某某號啕大哭。多年的辛酸與傷痛終于在這一刻得到釋放。
據譚某某回憶,2001年1月8日,她在康定北門廣場處玩耍時,被兩名男子拐走,坐了幾天幾夜的汽車和火車,她被帶到了安徽省肥東縣,一老人在人販子手中買下了她,從此便在肥東縣生活。因她是聾啞人且又不識字,從此便與家人失去了聯系……
“她不識字,她一直記得親戚家的電話號碼,只是不知道怎么加區號,所以就一直沒有聯系,在被拐賣的火車上,她無意中看見了人販子身份證上的名字,雖然不認識,但怎么寫她記了下來,這24年來,她一直記在心頭,民警在和她溝通時,她一下就‘畫’出了嫌犯的名字?!?/p>
譚某某被拐24年后終于與家人團圓,此事總算有了圓滿的結果。但對于公安機關來說,這起案件并沒有結束,目前,康定公安已對該案展開進一步調查。
編輯:宋超
校對:爾吉卓瑪
一審:楊志軍
二審:陳有偉
三審:李曉霞
信息來源:康定公安、紅星新聞
@甘孜警方微博
?甘孜警方抖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