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16時7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南昌貢方堂國醫館中醫科專家陳順濤介紹,這一時期氣溫回升,雨水增多,容易誘發多種疾病,人們養生防病需注重調肝養肝、顧護陽氣。
驚蟄三候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
民諺云:“春雷響,萬物長”以及“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等等,這些均為驚蟄節氣的特征。
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四季養生重點大不相同,順應一年四季氣候陰陽變化的規律和特點進行調養,才能更好地達到強身健體、治病防病的目的。那么驚蟄節氣如何養生呢?
養肝護肝
中醫認為,春屬木為少陽,主升發、萌發,五臟應于肝,肝喜條達而惡抑郁。
驚蟄節氣需注重調肝、養肝以及顧護相對微弱稚嫩的初生之陽,若肝失條達、陽氣宣發不暢,人體容易出現頭暈、失眠、困頓、乏力等不適。
肝氣升發太過容易出現上火,導致易怒、眩暈、目赤腫痛、血壓升高等不適癥狀;還容易克傷脾胃,出現兩脅肋脹痛、胃脘脹悶、噯氣等癥狀。
因此,驚蟄養生,首重養肝。
驚蟄·飲食
“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宜甘,以養脾氣”,飲食方面,應遵循減酸增甘的原則,因為酸入肝、甘入脾,減酸增甘才能達到補益脾胃的效果。
此時,建議多吃一些大棗、山藥、南瓜等甜味食物以滋養脾胃,還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升發陽氣作用的食物,如韭菜、春筍、芽菜等。
此外,還可適當多吃些清肝火食物,如芹菜、薺菜、菊花茶、梨等,有生津潤燥的作用;少吃辛辣(辣椒)、油膩(燒烤)、過酸食物(醋、檸檬),以防肝火過旺。
另外,驚蟄陽氣始動,過于寒冷的藥食易損傷人體少陽相火,不利人體氣機。應少食冷飲、寒涼水果、生冷海鮮。
還要忌肥甘厚味,肥肉、動物內臟等刺激性食物可助燥熱生內火,傷及脾胃,可能導致宿疾復發。
驚蟄·艾灸
艾灸作為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扶陽固脫等功效。
在驚蟄節氣,通過艾灸養生,可以調和陰陽,提高身體抵抗力,預防春季常見疾病。
此時氣溫變化大,人體容易受到風寒侵襲,加上病毒和細菌活躍,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發。
此時,可以通過艾灸大椎、肺俞等穴位來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
春天氣溫剛轉暖,容易忽視膝關節的保暖,導致關節受寒,從而引發或加劇疼痛,艾灸可以對改善因寒冷潮濕引起的膝關節不適有良好效果。
特別是針對那些體質偏寒的人群,貢方堂中醫古法艾灸可以有效地幫助身體排出寒濕之氣,提高機體抵抗力。
驚蟄節氣灸
穴位:期門穴、風池穴、陽陵泉穴等
功效:期門穴具有健脾疏肝,理氣活血的作用;風池穴可以預防感冒,同時具有醒腦提神的作用;陽陵泉為“八會穴”之筋會,為筋氣聚會之處,對于筋類、關節類疾病有奇效,具有舒筋、壯筋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治“倒春寒”誘發的關節類疾病。
施灸方法艾條灸:點燃艾條一端,用艾火一端對準施灸穴位,距離皮膚3cm左右,如局部有溫熱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時間調整艾火與皮膚之間的距離,每次施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紅暈為度。
注意事項
1、注意保暖。在艾灸的過程中,不用擔心濕氣會侵入體內,但是停止艾灸后,由于毛孔已經被打開正在排出濕氣,所以要注意進行保暖,蓋好毯子或者穿長衣長褲,是比較好的選擇。
2、灸后不要淋雨。艾灸之后,因為毛孔處在打開狀態的原因,千萬不要出去淋雨,假如一定要出門,盡量在身體感覺不熱了之后,穿戴整齊并打傘出門。
3、灸后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盡量2個小時之內,不要用冷水洗手,如需洗手,盡量用高于體溫的水,快速洗完。
總之,驚蟄節氣是春季養生的關鍵時期。借助中醫的智慧和古法艾灸養生,更好地順應自然規律,調整身心狀態,迎接一個健康、活力的春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