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特別 “跳”,背后有西方國家撐腰后,更是囂張得不行,大家印象里的菲律賓又亂又窮還張狂,可誰能想到,上世紀 60 年代它的經濟在亞洲排第二。
現在菲律賓人口超過1億,在全球人口版圖里占了不小的份額,24年菲律賓的GDP 總量為3.3萬億,而我國廣東省的人口和菲律賓相近,那么去年廣東創造了多少 GDP?
菲律賓經濟的興衰歷程
46年菲律賓擺脫殖民,宣告獨立,建國伊始,整個國家如同一片未開墾的荒野,基礎設施匱乏,社會秩序混亂,急需重新規劃建設。
基礎設施破破爛爛,工業基本啥都沒有,農業還在用老掉牙的辦法,發展路上全是難題,到處都是阻礙。
1950 年朝鮮戰爭一爆發,菲律賓的命運就被改寫了,當時菲律賓一門心思親美,全力幫美國在亞洲的軍事行動搞后勤。
憑借這一契機,美國源源不斷地向菲律賓提供大量援助,有了資金的注入,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開啟了熱火朝天的建設浪潮,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經濟也隨之飛速發展,短短時間內馬尼拉便從一個落后的城市一躍成為亞洲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在亞洲城市的繁華程度排名中,僅次于日本東京,風光無限。
步入 20 世紀 60 年代末,菲律賓迎來經濟爆發期,國內生產總值飆升至約 95.7 億美元,于亞洲經濟發展浪潮里,成了備受矚目的焦點。
但好景不長,隨著時間的推移,亞洲其他國家紛紛踏上快速發展的征程,逐漸崛起,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菲律賓曾經的優勢逐漸消散。
西方國家的產業布局調整,大量工廠從菲律賓轉移出去,導致菲律賓的訂單數量銳減,失去了工業訂單的支撐,眾多工廠難以為繼,紛紛倒閉關門。
工廠的倒閉引發了連鎖反應,大量工人瞬間失去工作,失業人口急劇增加,失業問題又進一步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社會治安惡化、貧困加劇等現象層出不窮。
1965年上臺的總統馬科斯,因其極度腐敗被稱為 “十分之一先生”,他大肆侵吞國家財產,使菲律賓背負巨額債務,經濟一落千丈,民眾生活苦不堪言。
到2024年,菲律賓全國生產總值約 3.3 萬億人民幣,由于一億多人口分攤,人均 GDP 較低。
為改善生活,眾多菲律賓人選擇出國打工,菲律賓女傭群體便是典型,她們的海外匯款雖助力經濟,卻也暴露菲律賓產業單一、經濟基礎薄弱的問題。
廣東經濟的騰飛之路
剛成立新中國那陣兒,廣東的經濟基本靠農業支撐,增長速度跟不上趟,在全國經濟的大布局里,實在難以引人注意。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全國各地,廣東立刻察覺到這是個難得的好時機,順勢開啟了經濟高速發展的新征程。
在廣東的發展進程中,珠江三角洲地區尤為引人注目,這里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與政策支持,率先發力,發展成果令人矚目,一躍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典范,引得各地紛紛學習借鑒。
其中深圳的崛起堪稱傳奇,它緊挨著港澳,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加上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港澳地區的投資。
原本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在短短幾十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迅速成長為一座國際化大都市,高樓大廈林立,商業活動繁榮,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亮麗名片。
廣東并沒有因取得階段性成果而滿足,而是持續發力,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大力發展制造業,一時間,眾多現代化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在廣東各地拔地而起。
這些工廠不僅為廣東的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帶動經濟實現飛速發展,更讓廣東成功躋身全國重要制造業基地的行列,在全國制造業領域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廣東的商人們也展現出非凡的開拓精神,積極投身海外市場,他們憑借敏銳的商業眼光和拼搏精神,在對外貿易中屢創佳績,使得廣東的對外貿易成績十分亮眼。
24年廣東GDP強勢爆發,總量突破14萬億元,比菲律賓高出一大截,彰顯雄厚經濟實力,經濟的迅猛發展,切實改善了民生,老百姓的幸福感大幅提升,日子越過越舒坦。
菲粵經濟對比
菲律賓人口大概 1.17 億,廣東有 1.27 億人,兩邊人口數量差不多,可廣東人口密度更大,土地資源卻利用得特別好,創造出的經濟效益遠超菲律賓,經濟實力的差距十分明顯。
菲律賓經濟以服務業為主,業務流程外包和旅游業是外匯主要來源,2023 年業務流程外包收入超 300 億美元,提供超 200 萬個就業崗位。
去年菲律賓的旅游收入為2652億元,國內生產總值里,差不多 15% 都來自海外勞工匯款,這清楚表明菲律賓經濟嚴重依賴勞務輸出,產業結構不夠多元。
反觀廣東產業多元,以制造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核心,對外貿易為橋梁,新興產業為增長點,制造業增加值約占 GDP 的 35%。
2024 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達5萬億元,占 GDP 的40%,成為規模最大產業,即便面臨復雜國際形勢和貿易保護主義,廣東2024年進出口總額仍達9.11萬億元人民幣,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突出。
由于遭受過長期的殖民統治,再加上國內政治腐敗現象頻發,菲律賓經濟發展落后,在全球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它錯失了產業升級的好機會,一直沒能跟上發展的腳步。
要想發展經濟,得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放在重要位置,依靠創新來推動,不斷提升技術水平,用心培養人才,還要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這樣才能吸引投資,讓經濟發展起來。
同時,積極參與國際貿易,擴大海外市場,關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的包容性增長 。
參考資料
【1】央視新聞——我國首個14萬億元省份!廣東經濟總量連續36年居全國首位
【2】北京日報客戶端——菲律賓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未達預期目標
【3】廣州日報——全省工業經濟回升向好,廣東接下來將這樣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