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兩點的手機屏幕前,你是否也曾在“應該”與“想要”之間反復撕扯?
確實,在生活中我們有的時候總是容易陷入這樣的兩種困境:一邊被他人的期待和評價裹挾,一邊因自我懷疑和過度思慮消耗能量。
就好像在生活中,我們有的時候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反復的糾結“我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對”、“我是不是不應該這樣做”、“自己剛剛是不是說錯話了”
這其實都是因為我們過度的內耗。正如有這樣一段話:“精神內耗,說白了就是自己的內心戲太多?!?/p>
仔細一想,確實就是這樣。
有的時候我們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因為沒有做好自己,于是就很容易把自己陷入到了內耗和委屈之中。
正如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為了迎合他人改變了自己的喜好,有的人為了討好他人壓抑了自己的真實需求變成了“老好人”。
只是這些換來的是什么,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內耗。那么,我們到底要怎么辦呢?
那就是我們要學會拒絕內耗,停止為他人演戲,不要總是揣測他人的意圖,減少那些無意義的反思。
要知道,生活是我們自己的劇本,我們沒有必要活成別人眼中的“完美人設”。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我們要做自己。
確實,我們都清楚要做自己,只是很多時候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并不容易。因為我們有的時候沒有辦法做到不在意。
所以,我們就需要減少這樣的在意,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別人有別人的優越,我們自己也有自己的閃光點。
正如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就是周處除三害,這和那部電影沒有任何的關系,而是發生在三國時期的故事。
說的是周處還沒有到二十歲的時候,就臂力過人,好騎馬驅馳田獵,他這個人不修小節,總是容易縱情肆欲。
后來他也知道自己這樣做為人所厭惡,也有改過的決心,于是就問人為什么不快樂,別人就說三害未除哪里有快樂。
這三害是什么呢?就是南山的白虎,長橋的蛟龍,再加上你就是三害了。于是周處就去除了白虎和蛟龍。
這讓人們認為周處也隨著一起死了。于是就彼此慶賀。為此他心中大感震撼。于是就開始反省自己的過往,決定重新做人。
這個故事不也是在告訴我們,人要學會改變和反思。就好像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覺得不快樂,這個時候就要反思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正如孔子說: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翻譯過來就是,不要主觀臆斷,不要絕對肯定,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是啊,人生很多事情不就是這樣嗎?
不管是對別人也好,對自己也好,這四個“勿”字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座右銘。也正是這樣我們才更加需要明白。
在生活中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做好自己,畢竟每個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如有人說的那樣“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源于我們盲目和別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p>
是啊,生活中有些煩惱都是我們自己找的,因為很多事情都是別人的因果。就好像開頭說的那樣,因為一句話就開始反復的去思考對方說的到底是什么意義。這樣的生活怎么可能不累呢。
所以,在人生中我們都要掌握自己的節奏,然后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而不是跟著別人的步驟去走。
這就需要我們先做好自己,要允許自己做自己。少操心他人的事情,同樣的也不要強求他人??傊龊米约海粌群模晃?。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段話:你不必成為別人期待中的模樣,你只需要成為你自己。活成自己的太陽。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