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5 日,人社部正式公布了本年度養老金調整方案,這一消息瞬間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焦點。和之前網上流傳的較高漲幅不同,今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總體漲幅大概在 3%,與此同時,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也同步提升了,這意味著我國養老金迎來了連續第 21 年的增長。不過,這次調整規則里有不少新變化,不同群體養老金漲多漲少,各有不同情況。
一、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漲幅差異顯著
這次調整遵循 “控高補低” 的原則,企業退休人員成了重點照顧對象。企業退休人員全國平均養老金差不多是 3200 元 / 月,經過 “定額 + 掛鉤 + 傾斜” 這種組合調整辦法后,每月一般能增加 80 - 100 元,漲幅大概在 2.8% - 3.5%。就拿張阿姨來說,她原本養老金是 3200 元,調整后每月多拿 90 元,這些多出來的錢,夠她買菜的時候多買兩三斤豬肉了,實實在在地提升了生活質量。
相比之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超過 6000 元 / 月,漲幅控制在 2% 左右。像李大爺,他原來養老金是 6300 元,調整后每月增加大概 120 元,每天也就多了 4 元錢的早餐費。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解釋說:“不是養老金高的人不該漲,而是要讓錢更精準地給到需求更大的群體。”
二、三大舉措助力縮小養老差距
1. 加大定額調整力度
每位退休人員首先統一加發固定金額。就像 2024 年北京,每人加 50 元。對低收入群體而言,這就相當于 “漲工資比例更高”。
2. 分檔 “階梯式” 加錢
山東、江蘇等地開始試點新規定:養老金低于 5000 元的,每檔多漲 20 元;高于 8000 元的,每檔只漲 5 元。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
3. 向高齡老人發放 “關懷紅包”
對于 70 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額外多領 30 - 60 元。另外,偏遠地區、特殊工種退休人員也有專門的補貼。沈陽 72 歲的企業退休工人王師傅笑著算這筆賬:“我每月多拿 105 元,夠給孫子買兩罐奶粉了。”
三、城鄉居民養老金同步增長
不僅城里的人能受益,農村老人的 “養老錢袋子” 也越來越鼓。全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迎來第 7 次上調,從原來的 123 元 / 月提高到 150 元 / 月。在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甚至可能直接漲到 200 - 300 元 / 月。河南 82 歲的劉奶奶說:“以前每月領 138 元,現在能多 30 塊錢,能多買兩盒降壓藥了。”
四、為何控制漲幅?背后考量眾多
看起來 3% 的漲幅不算高,但背后有著國家多方面的考慮。
社保基金需可持續發展
全國 60 歲以上老人已經超過 2.97 億,差不多每 5 個勞動人口就要養 1 位老人。既要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又得防止社保基金 “入不敷出”。
年輕人的擔憂與回應
很多年輕人會擔心:“我們現在每月交的養老保險,以后夠不夠用呢?” 人社部回應稱,2023 年社保基金結余超過 7 萬億元,基金的可持續性是有保障的。
精準刺激消費市場
中低收入群體拿到錢后更愿意去消費,這對提振菜市場、社區超市等民生經濟的效果更直接、更明顯。
五、何時能拿到錢?
時間安排
3 月底的時候,各省會公布具體方案,大家要重點關注方案里高齡補貼、工齡折算等地方政策。7 月底前,會補發 1 - 6 月的養老金差額。
六、未來養老還需自我規劃
雖然養老金在持續上漲,但人社部也提醒大家:3% 的漲幅差不多只能抵消 2.8% 左右的物價上漲(2024 年 CPI 數據)。對于 80 后、90 后來說,要提前做好規劃。個人養老金賬戶(每年最高能存 1.2 萬元,還能抵稅)、商業養老保險都是不錯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