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月21日,美媒《國家利益》發布了一篇標題為《中國殲35A戰斗機給美國空軍敲響了警鐘》的報道,其中直接指出了中美博弈的關鍵,美國最擔憂的并非中國不斷更新的戰斗機,而是中國強大的產能,足以碾壓美國的軍工產能!
文章還指出,當下中國的殲-35A不管是雙引擎設計、隱身性能、航程以及機動性都走在了美國F-35的前列。而且更讓美軍擔憂的,是中國的量產能力,可以說甩開了美國幾條街。
以至于美媒《國家利益》最后感慨:從殲-20到殲35,中國已經徹底取得了西太地區的制空權,光是射程超過200公里的空空導彈以及殲20為美軍量身定做的作戰理論,美軍很難再重新奪回制空權。
其實美國沒看清楚一個現實:中美一旦交戰,美軍最應該擔心的是陷入大規模消耗。因為關于“持久戰”,中國顯然是做好了完全的準備。但今天的美國,別說準備了,恐怕都沒有這個能力!
這也難怪美國《戰區》放出一張商業衛星照片,并且配文:從2022年開始,五角大樓就要宣布重啟天寧島機場。如今已經修繕完畢,可以支持美軍把戰略后撤到3000公里外的琉球群島上進行“敏捷戰斗部署”任務。
這個所謂的天寧島機場,是距離臺海3000公里的硫磺島,是美軍二戰時期的機場。
但為何五角大樓從22年就開始修繕?
答案很簡單:美國戰略大收縮在22年就已經開始部署了。
因為這幾年中國層出不窮的洲際戰略導彈,各種先進的戰斗機以及055萬噸大驅的出現,都在向美國傳遞出一種信號:中國的崛起并非一句口號,而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所以,美國在早些年就開始做撤退的準備。
這,也難怪今天的美媒會如此感慨萬千。
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中國就已經有能力在戰爭時,第一時間摧毀琉球群島上的所有美軍基地。
這可不是“夜郎自大”。
因為不管是美國的五角大樓軍事專家、蘭德、CSIC等美國智庫,都曾放出過多次“中美交戰”的兵棋推演,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不如他們所愿:別說硫磺島上的美軍基地了,美國本土都無法避免遭到來自中國的“火力覆蓋”!
這也是為何前段時間特朗普的“戰略顧問”直言:特朗普要求我們不允許與中國其正面沖突!
面對這種情況,美國非常有必要進行“戰略大收縮”,因為這是最體面,也是最有效的“戰略”。
所以五角大樓才會在五年前就開始推動“分布式作戰理念”,也就是今天美國空軍所說的“敏捷戰斗部署”。
但問題是,不管美國再怎么撤退,都是于事無補。
因為美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避免與中國正面沖突。
以今天中國的軍事實力,不管美國撤退到哪里,都逃不過“東風導彈”的鎖定。
再看看日前遵義艦組成的編隊,已經在南半球進行了實彈演習,這背后足以透露出,中國的遠洋作戰能力今非昔比。
美國在戰術上還停留在二戰時期
今天美國提出的“戰略大收縮”,無非是要在島嶼上建立一套“不需要依賴永備機場設施”的戰機維護體系,把勤務人員、配套維護以及燃料、彈藥等都放在運輸機上。
這樣一來,就算是島嶼遭到中國的轟炸,機場全部被摧毀,美軍都能繼續作戰。
所以五角大樓才會重啟二戰時期那些機場,試圖通過足夠多的機場跑道,來呈現出足夠敏捷、迅速的戰斗部署。
事實上,這種作戰思維顯然不再適合今天。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窮則戰術穿插,富則火力覆蓋。
但凡我們真的跟美國開戰了,但凡真的打響了第一槍,那我們自然會不留余力。
此外,根據今天我們的無人機發展來看,恐怕美軍還沒看到我們人,就已經遭到密密麻麻的無人機蜂群密集打擊了!
所以啊,今天美國的戰略思想還停留在二戰時期的作戰理論,通過輾轉騰挪的方式來降低自身損失,顯然是治標不治本。
這背后也反映出,美國在與大國進行“兵棋推演”過程中,美軍的戰略層面都是處于被動挨打的狀態。
在這里真的很想跟美國佬說,與其費盡心思研究怎么避免被我們轟炸,還不如研究一下怎么跟我們合作。
畢竟核大國之間一旦開戰,壓根就不可能有回頭路,那個時候別說美軍撤退了,地球都有可能重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