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5
日
節氣
驚蟄·一隅
執一筆純真,畫一隅煙火,贈你一方生趣。
青島嶗山新世紀學校 五年級4班 劉雅鈺
特別呈現
驚蟄
(節選自《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朗讀者:郭錦睿
配樂:心印自然
當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驚蟄節氣到來一個“驚”字,把這個時節的獨有特點與生動景象,極其傳神地表達了出來。春雷響起,蟄蟲驚醒,天氣轉暖,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農家告別了農閑時期,開始緊張地忙碌起來。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觀田家》寫得好:“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只有驚蟄時節開始耕種,才有一年的好收成啊!
驚蟄初候 桃始華
驚蟄時節,陽氣發陳,萬物始生,明媚之氣充溢天地。宇宙有心,天地有靈,便將這明媚的天地之氣,和這萬般的春情,集于桃花一身了。
驚蟄初候“桃始華”,桃花于此時開始綻放,是這個時節的花信,也是引得百花盛開的花信。驚蟄之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驚蟄過后,百花爭艷,萬紫千紅!
“桃花依舊笑春風”,是驚蟄之春最美的風景,又何嘗不是生命對春天最深情的眷戀?在“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日子里,風含著情,水含著笑,天地明媚,萬物復蘇,行走于春陽之下的人們,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花一樣舒展暢達。
驚蟄二候 倉庚鳴
倉庚鳴,黃鸝唱,讓美麗小鳥歡喜發聲的,是漫布天地的春陽,這美麗小鳥聲聲鳴唱的,是春陽帶來的清新與生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倉庚鳴”的解釋是這樣的:“庚亦作鹒(gēng),黃鸝也。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
此番論述,表達的是一個十分鮮明的觀點:古稱倉庚、又稱黃鸝的這個在陽春三月初出的鳥兒,這個披著一身金衣在春之彩中鳴叫的鳥兒,是春陽清新之氣的產物,它的名字就叫“清新”。
關于“倉庚鳴”的描繪,“詩圣”杜甫的《絕句》堪稱絕唱,“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推窗望去,兩只黃鸝鳥在剛剛生出翠綠的枝條中翻飛鳴唱;抬眼望,春天青藍的天空中,白鷺自由自在地飛翔。春之美好,盡在一眸之中。
驚蟄三候 鷹化為鳩
鷹化為鳩是神奇的物候現象。
鳩,就是布谷鳥,亦稱大杜鵑,古人也將鳩作為斑鳩類的總稱,這些鳥與小型的鷹有著相似的外表。杜鵑、斑鳩和鷹都是遷徙類動物,于是古人以為春天的杜鵑、斑鳩,是由秋天的老鷹變化而來的。
這具有童話色彩的物候變化,不也可以說是古人的浪漫主義嗎?
春在心間
這個時節,一切都是新的,都是柔的,都是和暖而透亮的。風是溫軟的,雨是溫潤的,花是淺吟低唱的,仲春的世界里充滿了朦朦朧朧的生長,充滿了柔情婉轉的期待。
在這樣的清新之中,人也不禁神采飛揚起來,一種莫名的巨大的溫柔涌上心頭。
春,就這樣來到了心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