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以來,市場進入兩會交易窗口:指數窄幅震蕩,成交額連續萎縮,市場在等待兩會政策給出新的方向。
相比歷史情況看,今年兩會前的市場,政策博弈并不強烈,市場對主要經濟指標和產業政策均有共識性預期,缺乏足夠的分歧,會前也就少了的博弈性交易。
結合板塊行情看,兩會前2天(3月3日-4日),消費(食品飲料-1.81%、商貿零售-0.56%)和周期板塊(煤炭-0.61%、公用事業-0.33%、建筑裝飾0.16%)均表現一般,表明市場對宏觀和總量政策缺乏分歧,不認為有超預期的機會;國防軍工(3.78%)、有色金屬(3.21%)、計算機、農林牧漁、環保等漲幅靠前,市場交易的還是產業層面的機會,且比較分散,沒有明確的主線。
今天,兩會報告發布,有哪些超預期的方向?對A股市場又有怎樣的催化?這是本文關注的焦點。
1、整體點評:基本符合預期,股市反應平淡
從整體內容來看,兩會報告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個別數字目標與市場預期有所出入,但影響不大。
對于當前經濟形勢,報告明確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別是消費不振;同時,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貿易體制受阻,關稅壁壘增多,沖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對國際經濟循環造成阻礙。
對于2025年經濟工作,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并強調根據形勢變化動態調整政策。主要經濟指標均符合預期,GDP增速5%左右,CPI同比增長2%左右等。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赤字率從3%提升至4%,不過,特別國債1.3萬億(市場預期2萬億)、專項債4.4萬億(市場預期4.5萬億)規模略不及預期。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同時,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政策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強調要打好政策“組合拳”,出臺實施政策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提高政策實效。
結構上看,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九大任務,本次政府工作報告全部延續,且順序沒有變動,提振消費和新質生產力繼續位列前兩位;同時,新增一條“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也在市場預期之內。
整體來看,兩會報告核心內容與市場預期基本一致,且沒有超預期的表述。從資本市場反應看,市場表現平淡。
2、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
在宏觀政策表述上,報告維持財政 “更加積極”、貨幣“適度寬松”的總基調。不過,與以往相比,本次會議在政策制定上更加切合實際,強化政策民生導向,著力點更加轉向惠民生、促消費,同時,針對過往“反應式”政策,更加注重“前瞻性”。
就財政政策來說,定調“更加積極”。赤字率提高到4%左右,較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過去我國深受歐盟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堅持將赤字率限制在3%,本次突破預示著財政政策將更加以我為主,根據經濟發展的需求采取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具體來看,年內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特別國債5000億元,地方政策專項債4.4萬億元,分別較上年增加3000、5000、5000億元,財政支出強度明顯增大。
就貨幣政策來說,定調“適度寬松”。貨幣政策要繼續發揮好總量和結構功能,總量上,年內依然要適時降準降息,從而保證流動性充裕,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結構上,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等的支持。央行要發揮好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功能,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一方面,央行或將繼續權衡匯率穩定和經濟增值之間的關系,匯率波動依然會階段性限制央行政策空間;另一方面,前期支持和穩定金融市場政策取得初步成效,回購增持再貸款等頗受好評,預計央行依然會持續推出多種利好金融市場政策。
就政策導向來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報告強調,經濟著力點要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消費提振暢通經濟循環,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不久前,美國無理對我國輸美商品加征20%的關稅,整體關稅稅率上升至45%左右,在外需存在較大擾動的情況下,擴內需成為唯一選擇。而要擴大內需,就要支持擴大居民就業,幫助居民增收減負,如此才能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提振居民消費信心,預計會有更多的保民生、惠民生政策出臺。
就政策時點來說,堅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之前我國更多采取“反應式”政策,主要是針對各類問題對癥下藥,這固然為我們預留了較為充足的反應時間,但政策后置可能導致問題擴大,增加了政策應對的代價。報告中提到,政策要更多轉向“預防式”,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這無疑將大大減少問題出現和政策落地之間的時滯,有利于減輕各類突發事件對預期和經濟的沖擊。
3、提振消費:穩居十大任務之首
關于擴內需,在2025年政府十大重點任務當中,“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居于首位,延續了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調,也再度彰顯出管理層對于該項工作的厚望。
在擴內需工作中,大力提振消費被置于優先地位。具體舉措上,會議圍繞提升消費能力、增加優質供給、改善消費環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完善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大健康、養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務供給”,“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完善免稅店政策”,“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健全縣域商業體系”等,涵蓋范圍更廣,內容也更加豐富且細化。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單獨成句強調了要“落實和優化休假制度,釋放文化、旅游、體育等消費潛力”,更加表明了管理層對于延長居民休閑時間、改善民生的重視。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強的背景下,上述一攬子舉措對于全方位提振內需、支撐國民經濟增長而言,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
投資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格外注重投資效益,強調“堅決防止低效無效投資”。而在具體措施上,則提出了“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推動‘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順利收官”,“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建設”,“加大服務業投資力度”,“支持和鼓勵民間投資發展,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領域建設,讓民間資本有更大發展空間”等等,并在超長期特別國債、超長期貸款、簡化投資審批流程等配套措施方面予以支持。預計接下來,除了重大工程與重點項目建設外,城市更新可能也將繼續作為各地投資的重點支持領域,具體將涉及到城市燃氣、排水等地下管網改造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
4、房地產:持續用力,止跌回穩
過去一年,地產扶持政策不斷落地,包括下調住房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降低交易環節稅費水平,扎實推進保交房工作。
目前,房地產呈現出“量增價穩”跡象,多地成交量先行飆升,租金回報率回到較高水平,房地產大概率已經觸底企穩,隨著更多利好政策相繼出臺,供需兩端有望改善,推動房地產市場實現健康發展。
從成交量上來看,量在價先,成交量增加意味著居民入市意愿增強,往往是市場底出現的先兆。現在,主要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大幅增長,例如,北京2月二手房成交13212套,同比增長86.87%,深圳2月二手房成交4365套,同比增長107.96%。
從租金回報率上來看,截至1月底,百城租金回報率中,住宅租金回報率為2.34%,辦公租金回報率為4.06%,商鋪租金回報率為4.92%,而1月3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為1.88%。無論是住宅、辦公還是商鋪,租金回報率都已經顯著高于無風險收益率,房地產市場性價比不斷提升。這也可以從近期機構瘋搶REITS得到驗證,以中證REITs全收益指數為例,截至3月4日,該指數年內漲幅達到了8.72%。
從供需兩端上來看,報告既強調要著力擴大需求,也強調要適度控制供給,并給出一攬子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需求側包括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供給側包括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發揮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繼續做好保交房工作;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適應人民群眾的高品質居住需要等等。
5、產業政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關于產業政策,《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強調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并圍繞“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工作部署。
具體細則上,主要涉及領域包括: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等等。這些不僅是推動我國產業升級的客觀需要,還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困境、加快實現科技產業鏈自主可控、著力補齊科技領域短板的重要舉措。
與此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壯大耐心資本”,“全面提高人才隊伍質量”等字樣,彰顯出管理層對于提升我國科技實力、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的高度關注。此外,《報告》再次提到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無疑是供給側改革的一項有益嘗試,有助于推動行業產能出清,提高行業整體利潤率水平,亦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6、對A股市場影響:整體催化不足
回望2010年以來的歷史數據,兩會往往成為春季躁動行情的分水嶺。統計顯示,近七成情況下會前漲勢在會后轉為震蕩調整,僅2015年、2016年與2019年打破規律。其中,2015與2019年得益于流動性寬松預期支撐,2016年則由供給側改革政策催化形成獨立行情。
始于1月14日的本輪行情,具有顯著的結構性特征,AI+對應的科技板塊漲幅顯著,消費和周期表現一般。會前,科技行情已經上行乏力,出現震蕩調整(科創綜指2月28日大跌4.54%),但資金并未流向消費和周期,市場仍在等待兩會的靴子落地。
就兩會報告內容來看,特別國債和專項債規模低于市場預期,且繼續強調“政府過緊日子、嚴禁鋪張浪費”,以及“堅決防止低效無效投資”等,部分市場機構預期的所謂“放松”并未出現。相應地,與基建相關的周期板塊缺乏行情催化。
在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政策基調下,在政策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的要求下,基建托底的預期減弱,提振消費自然成為政策著力點。在這個意義上,消費板塊行情仍然值得期待。但在促消費方面,報告在方向上并未有太多新的提法,后續需等待更多細節催化。
就今天行情看,A股整體反應平淡。截至上午收盤,三大股指呈現分化走勢,上證指數小幅收漲0.32%,深證成指與創業板指分別下跌0.13%和0.33%。個股表現疲軟,超3800只個股下跌,僅1500余股上漲,市場情緒仍偏謹慎。
結構方面,工程機械產業鏈全線爆發,建筑租賃、挖掘機、混凝土機械等細分領域領漲。科技板塊內部繼續分化,通信、算力及機器人板塊表現強勢,半導體、軟件開發、互聯網服務、光伏設備及電池板塊則繼續承壓。
整體看,兩會報告對A股行情催化有限,市場大概率仍會沿著原有邏輯進行演繹。就3月行情來看,科技主線面臨階段性調整壓力,需擇機進行持倉優化;消費板塊蓄勢待發,可提前布局靜待政策催化;周期板塊仍難有大的行情。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注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圖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薛洪言、付一夫、武澤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