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和談的呼聲漸高,局勢卻愈發復雜。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可能成為這場沖突的“最大犧牲者,而歐洲的政客們則顯得力不從心。美國防長尖銳指出,烏克蘭難以恢復2014年之前的領土。
與此同時,特朗普與普京的通話卻透露出一種“默契”,這讓人不禁懷疑和談的真正意圖。
烏克蘭的困境在于被卷入了一場失控的戰爭,失去了大片領土和大量人力,卻無法自主決定停戰。
歐洲則因盲目追隨美國,在支持烏克蘭的過程中耗盡了資源,卻在和談中失去了話語權。
特朗普甚至直言,若烏克蘭不停戰將面臨亡國,并暗示澤連斯基可能下臺。
這場沖突讓美西方顯得既愚蠢又分裂,無論是白左還是右翼,都無法掩蓋盟友間的混亂。
回顧沖突初期,俄羅斯經濟曾被預言將崩潰,因為其依賴西方的工業品和食品。
然而,現實卻是俄羅斯經濟逆勢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GDP增長4%。盡管民眾生活受到制裁影響,但國內供應商迅速填補了部分商品缺口,物價趨于穩定,甚至部分西方商品被國產或來自其他地區的商品替代。
俄羅斯經濟的核心在于能源出口,國際能源價格對其影響巨大。同時,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強大的重工業和軍工體系,使其武器在國際市場具備競爭力。
但輕工業的滯后是其長期重工業優先政策的后果,短期內難以改變。沖突初期,制裁導致盧布暴跌,外資撤離,商品禁運,但俄羅斯通過提高利率、限制外匯操作、強制能源貿易以盧布結算等政策穩定了局面。
盡管制裁對俄羅斯民眾生活造成了一定壓力(2024年通脹率達9.52%),但斷言俄羅斯會崩潰顯然過于夸張。
事實上,俄羅斯在與東方的合作中找到了新的市場和發展機會,經濟基礎依然穩固。 對美國而言,烏克蘭已成為一個無底洞,而中國的發展速度使美國不得不重新評估戰略。
隨著特朗普再度成為焦點,其競選時承諾的“24小時內停戰”目標被延長至100天,背后的策略引人深思。
烏克蘭內部已分裂為“繼續戰斗”和“審判澤連斯基”兩派,美國的援助態度將是關鍵。
一旦美國切斷援助,烏克蘭將難以為繼。 歐洲在通脹和經濟困境中苦苦掙扎,只能緊隨美國步伐。烏克蘭可能在未來百天內參與停戰談判,而俄羅斯是否愿意停戰將取決于戰場上的局勢。
俄羅斯外長明確表示,解決烏克蘭危機的關鍵在于消除地緣危機、北約東擴等問題,烏東與西部的矛盾也需調和。 美俄在利雅得的會晤標志著雙方在停戰問題上取得了一定進展。
雙方的沖突源于北約的存在,俄羅斯曾試圖加入北約卻遭拒,因為北約的本質是防范俄羅斯。兩國在能源和農業等領域也存在利益沖突,關系反復無常。
對中國而言,與俄羅斯的合作基于利益。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能源和市場,中國則提供商品和技術需求。
隨著局勢的緩和,一些曾撤離俄羅斯的品牌也開始重新回歸,這再次證明了利益驅動的國際關系。
俄羅斯人對美國的不信任根深蒂固,認為聯合抗爭并不現實。各方都需要時間調整和恢復,繼續對抗已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從朝鮮戰爭到俄烏沖突,美國的盟友關系逐漸瓦解。戰爭對大局而言是利益博弈,但對個體而言,沒有贏家,唯有和平才是最終的追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