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微信運動,老張就和他的朋友有個特別的樂趣——比賽微信步數。老張性格爽朗,好勝心強,總想在步數排行榜上獨占鰲頭。
為了每天都能奪冠,老張養成了飯后散步的習慣。不論風雨,不論寒暑,他總是堅持至少走一萬步才肯罷休。每當看到步數遙遙領先,老張的心里就充滿了成就感。
然而,半年后的一天,老張在散步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膝蓋一陣劇痛,幾乎無法行走。家人連忙將他送往醫院,經檢查,醫生告訴老張,他的膝蓋因長期過量運動而受損,需要休息和治療。
醫生耐心地向老張解釋:“散步確實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但過量則會對關節造成負擔,尤其是老年人,更應注意適度。”老張聽后,心中既懊悔又慶幸,懊悔自己沒有掌握好運動的度,慶幸及時就醫,避免了更嚴重的后果。
長期散步,有哪些好處?
長期散步對身體確實具有諸多益處,以下是幾個主要的方面:
1.增強心肺功能:散步作為一種有氧運動,能夠逐步提高心臟泵血能力和肺部攝氧量,從而增強心肺功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促進消化:飯后適量散步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加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減少消化不良和便秘的發生。同時,散步還能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營養,維持身體健康。
3.控制體重:長期散步有助于消耗體內多余的熱量,減少脂肪的堆積,從而控制體重,預防肥胖和相關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4.改善心情:散步時,身體會釋放出內啡肽等快樂激素,有助于緩解壓力、焦慮和抑郁情緒,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同時,戶外散步還能讓人接觸自然,放松心情,享受寧靜。
5.增強免疫力:適量的運動,包括散步,能夠刺激免疫系統的活躍度,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感冒和其他疾病的發生。
6.預防骨質疏松:散步等有氧運動可以促進骨骼的血液循環,增加骨密度,有助于預防骨質疏松,保護關節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散步雖然好處多多,但也需要根據個人體質和健康狀況合理安排。過量散步可能會對關節造成負擔,特別是老年人或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應注意適度原則。總之,長期適量的散步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6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走這個步數更好
在2022年,一項備受矚目的研究在美國心臟協會權威期刊《循環》上發表,該研究對來自全球43個國家的20,152名成人參與者進行了長達六年的深入追蹤調查。這些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3.2歲,女性占比達到了52%。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巧妙地根據參與者每日走路步數的中位數,將他們細致地分為了四個組別:第一組為1985步、第二組為4178步、第三組為6327步,以及第四組為10090步。
經過嚴謹的數據分析,研究結果揭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發現:與每日走路步數最少的第一組相比,第二、第三和第四組的參與者,其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分別顯著降低了19%、33%和43%。然而,這一趨勢在特定年齡段內呈現出微妙的變化。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年齡超過60歲的參與者群體中,每日走路步數達到約6000步時,似乎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直線下降存在著緊密的關聯。但令人意外的是,當步數超過9000步后,這種風險的降低趨勢并未再出現明顯的提升。
60歲以后,散步時要注意好這幾點
1.選擇合適的路線和環境:60歲以上的老年人散步時,應選擇平坦、寬敞且安全的路線,避免走坡路或不平整的地面,以減少摔倒的風險。同時,盡量在陽光明媚、空氣清新的時候散步,避免在人多車雜或環境惡劣的地方行走。
2.保持適當的步伐和速度:散步時步伐不宜過大,速度也不宜過快,以避免失去平衡和跌倒。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散步速度,如慢步走(70-90步/分鐘)、中速走(90-120步/分鐘)或快步走(120-140步/分鐘),并保持穩定的節奏。
3.注意氣候和穿著:在寒冷的天氣里散步時,要做好保暖措施,穿上厚實的衣服和防滑鞋,以防感冒或關節疼痛。而在夏季高溫天氣里,要穿著清涼舒適的運動服裝,避免中暑,并盡量避開中午時段散步。
4.合理規劃時間和強度:每天散步的時間應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合理安排,一般建議在30分鐘到1小時之間。同時,要注意散步的強度,不要過度運動,以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5.做好熱身和拉伸:散步前后進行適當的熱身和拉伸運動,有助于預防肌肉拉傷和關節疼痛,提高散步的效果和安全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