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倪玉
乙巳蛇年大年初三,細雨終于在傍晚停了下來,華燈初上,夜幕下的常州披上一層神秘的薄紗。因為兒子敲定晚上要與分別多年的大學同學見面,臨時改變行程停留常州一晚。導航推薦的酒店在古運河邊,沒有想到距離篦箕巷與西贏門明城墻不足2公里,這么近自然不能錯過。
出租車在古運河南大街停下,熱心的司機告訴我們這里不僅可以游覽篦箕巷,還可以參觀明城墻。燈光閃爍,古舊的建筑在燈光勾勒下,輪廓分明且韻味十足。可能是因為春節的緣故,多數商家都沒有正常營業。我和妻子借著店鋪的招牌散發著柔和的光,走在昔日的青石板路上,古運河在一旁的靜靜地流淌。
皇華亭在夜色展現別樣風采,亭內毗陵驛石碑清晰可見,亭外是關于毗陵驛的介紹,還有鐘樓全域游覽圖。常州古稱毗陵,當時的驛站被稱為毗陵驛,此驛是江南一個非常壯觀的驛站。這里是乾隆南巡常州時,登岸入城的地方。見此篦箕鋪鱗次櫛比,乾隆賜名篦箕巷。“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篦箕第一家”,篦箕巷原名花市街,因為乾隆賜名而沿用至今。
梳篦也稱“篦箕”,常州梳篦海內外聞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常州梳篦館非常值得一看,可惜我們去的不是時候。興致沖沖的趕到博物館門口,這里已是鐵將軍把門,只能看到大門兩側的牌匾和樓上的燈箱。據地方文獻記載,常州梳篦具有悠久的歷史,其制作工藝在明代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生產的梳篦被選為宮廷貢品,享有“宮梳名篦”的美譽。常州梳篦制品主要包括梳篦和木梳兩個種類。
高大的“篦梁燈火”牌坊巍然屹立,一旁還立有介紹,古運河兩側的燈光及景觀帶倒映在河水上,形成了新的風景線。沿著篦箕巷繼續漫步,一座三孔石橋出現不遠處,過橋便來到了明城墻地帶,橋頭石碑上刻有“文亨橋,清”的字樣。史料介紹,明城墻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西瀛里至西水關,是常州古代城墻的唯一實物見證。古老的城墻在月色和燈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巍峨。靠河一面的城墻上五種字體的“福”字一字排開,我個人猜測可能是表達五福臨城的意思,規模宏大圖文并茂LED燈不斷變化不停閃爍,就連城門也在內外都掛起長長的紅對聯,無不透著喜慶。登上城墻,微風拂面,雖有絲絲涼意,但是可以欣賞到遠處的城市燈火閃爍,與運河上的波光交相輝映獨特風景也是值得的。
撫摸著斑駁的城墻,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仿佛能感受到歷史的溫度一般。曾經的刀光劍影、繁華喧囂,都已化作歷史的塵埃,這里肯定發生并且見證了無數的故事。如今,在這乙巳蛇年春節靜謐的夜晚,城墻見證著新的繁榮與團圓。站在城墻俯瞰運河與城市夜景,感受古今交融也是一種享受。
“常州好人街”引起了我注意,多位常州典型人物的照片和介紹被制作成為一個個展臺,分布在古運河與明城墻之間,不僅弘揚了時代精神,也給熱點打卡地增添了新的風景和內涵。
千年運河傳神韻,百年大街醉古今。常州古運河南大街文化旅游區,是一個古運河穿越城市中心的運河文化景區,東起晉陵中路,西自懷德橋,南倚古運河,北臨延陵西路,涵蓋篦箕巷、西瀛門城墻、民元里、雙桂坊、崇法寺五大片區,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2011年被國家旅游局授予AAAA級旅游景區,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常州古運河南大街文化旅游區 入選江蘇“運河百景”標志性運河文旅產品公示名單。
可能是因為大年初三,又趕上是雨后的晚上,在持續一個多小時的游覽中幾乎沒有見到其他游人,這兩個景點自然成為了我和妻子的專場。別看篦箕巷、明城墻雖然只是古運河南大街文化旅游區其中的一部分,但我們的收獲卻大大的超出了預期。篦箕巷的溫婉,明城墻的雄渾,在這夜色中交織成一幅絕美的畫卷。夜游篦箕巷與明城墻,讓我和妻子陶醉在常州的歷史與風情之中,難以忘懷。尋夢古今龍城故事,陶醉常州千年文脈。常州之行因為臨時改變行程,增加了新的收獲,由此畫上了更加圓滿的句號!
☆ 本文作者簡介:倪玉,大連星海會展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自主擇業教員。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員,大連市作家協會會員,筆名:王玉、海無邊、寧浦。軍旅20載,3次榮立軍功。曾任10余家報刊記者、特約記者、特約撰稿人,著書及參編教材32部,發表作品1000余篇,獲征文獎近100項。從事會展業超20年,撰寫策劃案、材料及推文過100萬字。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