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瀲滟,山色空蒙,碧波之畔,宜居場鎮煥新容顏;街巷深處,煙火交融,民生細節勾勒幸福底色。
作為全市首批美麗宜居示范鄉鎮,近年來,長壽湖鎮在長壽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區住房城鄉建委的支持、指導下,以精雕細琢之筆,繪就宜居、宜業、宜游的嶄新圖景。場鎮功能日臻完善,外部環境煥然一新,城鎮品質加速躍升,實現了步步皆景色,處處有溫度。
厚植生態底色,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在保護與發展并重的同時,長壽湖鎮加快推進美麗宜居示范鄉鎮建設,推動山水、人城和諧共生。民生溫度在建設細節中細膩鋪展,綠色理念在發展脈絡中深深鐫刻。美麗宜居的生動實踐,讓這座湖畔小鎮煥發蓬勃生機,助推長壽區加快創建長壽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一幅生態與發展交相輝映、品質與幸福相得益彰的壯美畫卷,正在湖光山色間徐徐展開。
▲長壽湖鎮露營基地
建強場鎮“筋骨”
民生為本繪新景 品質提升換新顏
暮春時節,長壽湖畔煙波浩渺,遠山如黛。這座承載著福壽水韻的湖畔小鎮,正以破繭成蝶的蛻變之勢,譜寫著新時代城鎮建設的華章。作為首批全市美麗宜居示范鄉鎮,三年來,在市、區住房城鄉建委的支持、指導下,長壽湖鎮以“一深化三提升”思路為抓手,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公共空間加速優化、環境品質匠心提升,逐步勾勒出宜居宜業的新圖景。從道路街區到市場商鋪,從公共設施到街巷環境,點滴變化匯聚成蝶變之勢,煥新了這座小鎮的生活底色。
“過去趕集像‘打游擊’,現在交易中心敞亮又大氣。”在新建的特色農產品交易中心,商戶老周指著科學分區的中心感慨。寬敞明亮的交易空間、科學合理的功能布局,為農戶和商販提供了更規范、更便捷的交易環境。與之呼應的獅子灘農貿市場,通過雨污分流改造和環境整治,實現從“臟亂差”到“潔凈美”的華麗轉身。更令人矚目的是半地下車庫與商業體創新融合的小商品綜合市場,服裝交易區、農產品交易區分區規劃,半地下車庫同步建成,不僅豐富了商業業態,也提升了城鎮的整體承載力。
▲場鎮農貿市場煥然一新
停車難一直是長壽湖鎮發展的“痛點”。隨著新建停車場投入使用,新增停車位71個,并配套綠化、照明、給排水等設施,讓城鎮空間利用更為高效;而同步推進的停車場改造項目,優化車行道路面鋪裝,提供更多泊車空間,讓城鎮的“血脈”更加通暢。路網優化、立面美化、亮化提升,讓街區環境煥然一新,壽湖路街區環境綜合整治讓屋頂改造、外立面升級等一系列改造項目落地,讓城鎮的風貌更加整潔有序。
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增強了城鎮的承載力,也改善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民生溫度見于方寸之間。兩座“星級公廁”成為街頭新景,細微處彰顯人文關懷。街角游園里,老人們在新設的健身步道上悠然漫步;菜市場旁,分類垃圾箱與休憩長椅組成便民矩陣。這些“小而美”的改造,如春風化雨般浸潤著居民的生活。
在推進美麗宜居示范鎮建設過程中,長壽湖鎮不僅關注基礎設施建設,更注重公共空間的品質提升。2024年,美食街改造項目已開工建設。改造面積近5000平方米,增設車行道路、人行步道,優化街區動線布局,提升街區活力,讓市民和游客的出行體驗更加舒適,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如今的湖畔小鎮,基礎設施與山水肌理和諧共生,傳統文脈與現代文明交融激蕩。這場始于民生、興于品質、成于匠心的城鎮蝶變,不僅重塑了空間格局,更激活了發展動能。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時代浪潮涌向巴渝大地,長壽湖鎮正以宜居、宜業、宜游的生動實踐,書寫著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新篇章。
▲新建公共停車場
提升場鎮顏值
生態打底民生為筆 匠心繪出蓬勃活力
湖風輕拂,草木搖曳,沿湖棧道蜿蜒鋪展,粉刷一新的建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在長壽湖畔徐徐展開。近年來,長壽湖鎮以生態為底色、以民生為筆觸,持續推進外環境改造建設項目,在優化場鎮功能、提升景觀品質的同時,匠心打造特色空間,讓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午后時分,微風拂過湖面,泛起層層漣漪。湖畔的草地上,市民們或圍坐閑聊,或搭起天幕露營,孩子們在草坪間奔跑嬉戲,歡聲笑語回蕩在空氣中。“現在的湖邊環境比以前好太多了!”家住附近的李先生感嘆道,“以前這里的路面坑坑洼洼,商鋪外觀也很雜亂,現在變得干凈整潔了,街道也寬敞了,平時我們一家人都喜歡來這里散步。”這一番話,道出了無數居民的心聲,也折射出長壽湖鎮外環境建設的民生溫度。
立足自然生態優勢,長壽湖鎮在外環境改造建設項目中注重整體協調性,既提升環境質量,又優化功能布局,讓湖濱空間真正融入市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中。沿湖棧道的修整,使得觀景視野更加開闊;人行步道、親水平臺等設施的完善,讓人與湖水的距離更近;湖畔草地經過精心規劃,增設了風車、裝飾景觀等元素,既豐富了視覺體驗,也為游客提供了新的休閑場所。每一處細節的打磨,都彰顯著建設者的匠心與情懷。
青年潮流運動基地則成為另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里聚集了不少熱愛運動的年輕人,滑板、平衡車、飛盤等新興運動隨處可見,場地氛圍充滿活力。“以前想玩這些運動項目,都得去主城區,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找到適合的場地,真的很方便。”“90后”市民小王一邊調整護具,一邊和朋友們討論即將開始的飛盤比賽。他們時而跳躍接盤,時而快速奔跑,揮灑著青春的汗水。這片充滿活力的運動空間,不僅為年輕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也為小鎮注入了蓬勃的朝氣。
外環境改造建設不僅改變了場鎮的面貌,也帶動了人氣的集聚。在改造后的商業區,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商家們紛紛調整經營模式,以更具特色的產品和服務迎接八方來客。“改造之后,來逛的人變多了,生意比以前好多了。”一位售賣特色小吃的攤主笑著說,“尤其是周末和節假日,人流量特別大,我們都忙不過來。”這番話語,正是小鎮活力煥發的生動寫照。
為了推動外環境改造建設順利實施,長壽湖鎮廣泛征求居民和商戶的意見,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方建議,確保項目既符合整體規劃,又滿足群眾需求。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專門成立工作小組,對施工進度、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嚴格把控,同時加強對沿湖區域的環境整治,確保改造后的場鎮環境更加整潔有序。如今,長壽湖鎮的外環境改造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一個功能完善、環境優美、體驗豐富的湖濱休閑空間正在逐步成型,隨著建設的不斷推進,長壽湖鎮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湖光山色間,一座宜居宜游的小鎮正煥發出蓬勃生機,書寫著生態與民生交相輝映的嶄新篇章。
▲長壽湖鎮美麗宜居示范鄉鎮外環境提升
書寫幸福答卷
天朗氣清環境優 產業發展促振興
“住在這里,環境好,空氣好,還有醫生隨時照看,我們很安心。”在長壽湖鎮養老服務中心,魏季華老人坐在亭下,沐浴著和煦的陽光,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隨著美麗宜居示范鎮項目建設的推進,長壽湖鎮這座湖畔小鎮正以嶄新的姿態,書寫著生態與民生交相輝映的嶄新篇章。
據悉,長壽湖鎮養老服務中心依托長壽區第二人民醫院,創新探索“醫康養殘”一體化模式,將醫療資源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讓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從專業護理到健康理療,從助餐助浴到文化娛樂,現代化的養老體系與優美的生態環境相得益彰,讓“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成為現實。
以小見大,一處養老服務中心的變化,映射出長壽湖鎮公共服務體系的全面升級。近年來,長壽湖鎮聚焦民生需求,持續完善場鎮功能。與此同時,污染防治深入推進,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97%以上,河湖水質保持在優良水平,鎮域生態環境持續優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發展產業,夯實支撐,美麗宜居的底色愈加鮮明。長壽湖鎮充分發揮長壽湖五級旅游資源優勢,以親水運動、漁鄉體驗、生態頤養為特色的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稻香魚肥,果蔬飄香,萬畝良田繪就豐收盛景,年產有機魚3500噸以上,糧食、果蔬穩產增收,“壽湖紅橙”等特色農產品遠銷各地。浩湖公司與知名企業攜手打造“品質生鮮進萬家”項目,讓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向市場。
產業興旺,帶動就業,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依托現代商貿物流扶持政策,長壽湖鎮引入汽車進出口貿易企業2家,培育物流、建筑勞務等市場主體28家,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14個村(居)聯合成立強村公司,與龍頭企業深度合作,探索多元增收路徑,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增長近20%。從鄉間田野到湖岸商圈,從特色農業到現代產業,一幅充滿活力的產業振興圖景正徐徐鋪展。
當下的長壽湖鎮,既有碧波萬頃的自然風光,也有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生活圖景。未來,這里將持續推進美麗宜居示范鄉鎮建設,深化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協同推進,打造高品質康養旅游勝地,加快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讓“天賜長壽·人人向往”的美好愿景變為現實。
來源:重慶日報
圖片:李濤
編輯:夏秦余凈
審核:張青蘭
終審:冉隆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