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兩會在北京如期召開。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教育領域,報告連續提出多個重磅信息,讓全國人民拍手叫好。
長久以來,子女教育是壓在百姓身上的大山。學前教育費用高昂,義務教育階段學習壓力大,高校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導致教育內卷無限升級,讓學生家長產生極大的經濟和精神內耗。
最近,一些地方逐步推行高中雙休,就遭到了很多家長的抵制,其根本原因就是擔心影響孩子高考升學。如果不能對目前的教育體系做出系統改革,所謂的“雙減”、“促生”都是一句空話。
沒想到這些大家關注的問題,在這次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竟然都有了明確的回應。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強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
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分類推進高校改革,扎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加快“雙一流”建設,完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待遇保障。
這個報告釋放出來的信息讓人充滿期待,歸納這次報告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學前教育免費,減輕家庭負擔。按照現在的幼兒園收費標準,一個學前兒童的學費負擔幾乎和一名大學生相當。雖然很多地方都有公立幼兒園,收費相對低廉,但學校少,不能滿足教育需求。如果實現了學前教育免費,是“促生”的關鍵一步。
二、義務教育階段實現教育資源平衡,取消學區房概念。“學區房”是義務教育不均衡的產物,如果不能實現教育資源均衡,教育腐敗的狀況就不會得到改變,也增加了教育內卷和焦慮。
三、高中階段分流讓很多學生失去了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客觀上增加了教育壓力。長期以來,高中分流是高考前的重要門檻,也是校外輔導機構大行其道的關鍵。擴大高中學位供給,可極大緩解教育壓力。
四、優質本科擴容,寬進嚴出,讓更多人接受優質教育。在出生率逐漸下降的情況下,優質本科擴容等于大幅提高本科錄取率。近些年的高考改革一直在弱化高校分層,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優質教育,寬進嚴出更加符合社會實際。
五、改革教育機制,讓教育和社會發展相匹配。不僅要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更要讓高校的教育能夠適應社會需要,服務經濟發展才是教育的使命和職責。職業教育同樣如此,必須和企業聯合,真正讓學生學到一技之長,讓職業教育成為香餑餑。
五、重視師德建設和學生心理建設,讓教育回歸本質。這方面近些年來教訓深刻,學生心理健康需要高度重視。教師師德建設關乎孩子成長環境,校園悲劇應該被畫上休止符。
政府報告中發出的聲音,已經足夠具體,而且符合廣大群眾的利益。剩下的問題是盡快把報告落實到實處,切實緩解教育壓力,讓教育成為每個人都可以享有的公共資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