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紀念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昨天晚上,又出了抽象的事兒。
根據外媒的消息,俄羅斯已經正式向以色列發出邀請,邀請以色列參加于2025年5月9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日慶典。而消息人士稱,盡管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不會訪問莫斯科參加慶典,但以色列可能會派遣以駐俄大使,或者提級以特使的形式派員參加慶典。
消息傳到網絡上,直接給大家都搞凌亂了。畢竟,從2023年10月7日阿克薩洪水軍事行動爆發以來,以色列在眾人的心目中,這形象就是西方勢力“邪惡的化身”、“國家恐怖主義”的代表、納粹德國的“正統傳人”、日本帝國主義在西亞的具象化……目前世界上最屑的國家,沒有之一。
這樣的國家,放在國際上應該踏上一萬只腳,永世不得翻身,成為國際孤兒、國際棄兒,才符合大家的胃口。
至于俄羅斯,現在在國際上口碑堪稱兩極分化。發達國家的黃金十億人中,一部分人將俄羅斯視為破壞當今國際規則和國際秩序、肆意侵犯烏克蘭的破壞性力量,對俄羅斯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另一部分人則出于意識形態的考量,認為俄羅斯是傳統主義意識形態最后的堡壘和人間天國,對俄羅斯竟然抱有莫名其妙的好感。
而發展中國家里,絕大多數人認為俄羅斯是敢于反抗以北約為代表的西方體系的前鋒,甚至認為俄羅斯是當今世界上正義力量的代表。俄羅斯對西方世界的反抗,給第三世界國家反抗西方帝國主義的努力指明了斗爭方向,只有極少數殖人則站在西方立場上,還將俄羅斯視為目前這個國際體系的破壞性力量。
網友制圖
總的來講,幾乎每個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政治立場、自己的所屬陣營,對此事進行大而化之的解讀,從中誕生出無數的回旋鏢,也誕生出無數的縫合怪,甚至同一陣營內,對以色列和對俄羅斯的態度都有可能不同。
比如部分烏友既支持以色列,又反對俄羅斯的明顯就凌亂了,你攻擊俄羅斯還是攻擊以色列呢?比如部分俄羅斯支持者、同時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業的,又認為俄羅斯在這一事件上做的不夠地道……甚至連俄羅斯國內的部分開源osint機構都在陰陽怪氣,認為俄羅斯邀請以色列參加衛國戰爭勝利日慶典活動,是典型的因小利失大義。
俄羅斯的行為
要問大伊萬怎么看這事兒?大伊萬的觀點很簡單,俄羅斯做出了最符合自己國家利益的選項,俄羅斯現在在敘利亞方向,最大的國家利益是什么?那就是確保自己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
畢竟,在沙姆解放組織進入大馬士革之后,該組織的恐怖主義背景,和土耳其的密切關系,以及俄羅斯先前對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的支持,都讓俄羅斯和敘利亞臨時政府之間的關系迅速進入緊張狀態。
盡管雙方進行了首次接觸,甚至俄羅斯還以對沙姆解放組織示好的方式,允許了部分對敘利亞的糧食交付。但是,沙姆解放組織對俄羅斯明顯要的更多,說的話也不是很客氣,在俄羅斯的軍事基地去留問題上,試圖拿捏俄羅斯的意圖還比較明顯。而沙姆解放組織幕后的最大支持者土耳其,出于想獨吞敘利亞的戰略考量,也想迫使俄羅斯徹底離開敘利亞,最起碼極大地限制俄羅斯在敘利亞軍事基地的行動能力。
對于俄羅斯來說,在敘利亞的兩個重要的軍事基地群,也就是塔爾圖斯和拉塔基亞的軍事基地群,對俄羅斯向非洲的戰略投送極為重要。
在俄羅斯的遠程重型戰略運輸機機隊規模有限的情況下,想用伊爾-76MD運輸機向非洲實施戰略運輸,從黑海和俄南部軍區出發,敘利亞是一個無法繞開的中轉站。俄羅斯也試圖在利比亞和蘇丹重新建立戰略中轉,但是運輸效率均不如敘利亞高效。
在俄羅斯已經下定決心、要和法國爭搶西非利益的情況下,在敘利亞的存在點俄羅斯是能不放棄就絕不會放棄的。盡管俄羅斯從去年12月開始,就一直通過塔爾圖斯港裝船,但是赫梅敏空軍基地俄羅斯空天軍卻一直沒有撤退,依然堅持在現地。
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戰略存在,很意外地和以色列對敘利亞的戰略存在共同利益。以色列目前對敘利亞的戰略,大伊萬形容為拿住一塊,看住一塊,制約一塊:
緊緊拿住戈蘭高地全部和作為敘利亞戰略制高點的黑門山,從而對敘利亞全國的水源、大馬士革市區,以及黎巴嫩方向的貝卡谷地形成瞰制態勢,這些區域以色列不可能再還給敘利亞了;
牢牢看住敘利亞南部蘇韋達省的德魯茲人地方武裝,確保德魯茲人閉關自立,乃至必要的情況下策動德魯茲人實質性獨立,從而對沙姆解放組織形成牽制,在以色列和沙姆解放組織之間形成一道緩沖區;
同時通過對敘利亞持續的去軍事化行動,不斷削弱沙姆解放組織的軍事能力,削弱沙姆解放組織對以色列的威脅,威懾土耳其勢力試圖進入敘利亞的努力。避免土耳其勢力在敘利亞過于坐大,導致以色列和土耳其兩個中東大國在敘利亞碰撞。
所以,以色列要在敘利亞制衡土耳其勢力,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就是一個很好的制衡的點。有俄羅斯軍事基地的存在,土耳其在敘利亞就難以做到一家獨大,就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對沖俄羅斯的影響,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對撞概率就大大下降。
因此甚至在前幾天,還有消息傳出,以色列已經在跟美國商量,要把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給保留下來。以色列有情,俄羅斯有意,雙方在敘利亞問題上就這樣找到了一個合作的點。那俄羅斯在衛國戰爭勝利日閱兵式上邀請一下以色列,大家聯絡一下感情,對俄羅斯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事。
外界的反應
而以色列呢?以色列也需要俄羅斯的支持。畢竟這一年半以色列的所作所為,已經快要把自己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受害者”的道德buff給敗光了。
此時,以色列急需找到一個場合,來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受害者buff,好繼續對巴勒斯坦人進行種族屠殺……那么有什么場合,比參加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日紀念活動,更能體現出自己的二戰受害人人設呢?
去參加俄羅斯的勝利日紀念活動,基本也就意味著以色列某種程度上得到了美國和俄羅斯兩大強國的背書,這對以色列來說,甚至可以被視為外交突圍。那對于以色列來說,為啥不去參加這種活動?
至于巴勒斯坦人怎么想,伊朗和抵抗之弧怎么想,這其實都不重要。畢竟對俄羅斯來說,巴勒斯坦人能不能得到解放,跟俄羅斯沒啥關系,俄羅斯現在只需要敘利亞的軍事基地。而對于伊朗的抵抗系武裝,甚至俄羅斯都是有意想加以限制的,伊朗在敘利亞拓展戰略影響力,關俄羅斯什么事?反而危害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戰略存在。
兩相對比,俄羅斯在這一問題上,不再考慮巴勒斯坦人民,乃至伊朗和抵抗系武裝的感受,選擇邀請以色列,甚至同時邀請以色列和抵抗系、以形成居中制衡的關系。對俄羅斯來說,顯然是最佳的政治選擇。
所以歸根結底,對俄羅斯來講,邀請以色列,還是不邀請以色列,都是出于一種考慮,基于一種國際關系理論,那就是政治上的現實主義。邀請以色列符合俄羅斯在中東的國家利益,其戰略收益能夠壓倒俄羅斯不邀請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戰略收益,那就邀請。不顧及、或者不完全顧及以色列在國際上的名聲,也不完全顧及巴勒斯坦或者伊朗的戰略考量……
這種政治上的現實主義,貫穿了俄羅斯最近幾年對外戰略,成為俄羅斯的外交底色。我們對俄羅斯,濾鏡要有,但是去掉濾鏡之后,一定要認識到這是一個從蘇聯時期,除了極少數抽風的歷史節點,都一直在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只要能夠收益覆蓋風險,就可以隨時出賣任何國家任何人的國家,俄羅斯是現實主義國際政治的代表。
至于大伊萬贊不贊同這種國際關系理論……其實咱的觀點是混合式的,關鍵是怎樣在政治的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之間找到平衡點。比如對俄羅斯來說,我們要看到它時刻在同西方進行戰略博弈,這種戰略博弈可能會犧牲弱小國家的戰略利益,但是又要看到俄羅斯在客觀上確實給西方造成了巨大沖擊。這種沖擊和反抗精神也是我們所需要的,這就是大伊萬對俄羅斯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