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印度海軍在兩年一度的戰區級戰備演習(TROPEX-25)中,以一張“五盾艦鐵索相連”的宣傳照引發熱議。照片中,3艘“維沙卡帕特南”級和2艘“加爾各答”級導彈驅逐艦一字排開,艦體間以纜繩相連,宛如古代戰役中的“鐵索連舟”,被網友戲稱為“印度洋上的赤壁模仿秀”。
作為印度海軍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練之一,TROPEX-25動員了65艘軍艦、9艘潛艇及80余架戰機,覆蓋印度洋廣闊海域。演習重點包括反潛作戰、兩棲登陸及電子對抗,旨在檢驗多軍種聯合作戰能力。然而,五艘主力驅逐艦以物理捆綁方式“整齊列隊”的畫面,卻讓這場軍演蒙上一層戲劇化色彩。
從技術角度看,現代海軍編隊通常依靠導航系統與通信協調保持隊形,極少采用物理連接。印度此舉被質疑為“擺拍優先于實戰”——艦艇間距過近不僅限制機動性,若遇突發狀況,解綁過程可能延誤戰術反應,甚至引發碰撞事故。更諷刺的是,這種操作恰與《三國演義》中曹操“鐵索連船”遭火攻的典故形成微妙呼應,被軍迷調侃為“主動為對手制造靶心”。
這五艘驅逐艦雖被印度稱為“國產驕傲”,實則裝備“萬國牌”系統:以色列的ELM-2248相控陣雷達、俄制“布拉莫斯”導彈、意大利主炮、烏克蘭動力裝置等。這種高度依賴進口的裝備結構,暴露出印度軍工整合能力的短板。盡管其宣稱國產化率超70%,但核心部件仍受制于人,導致維護成本高且兼容性存疑。
印度海軍選擇以“鐵鏈秀”博眼球,深層動因或源于地緣戰略焦慮。近年來,印度試圖強化對印度洋的控制權,但面對中國海軍遠洋能力的提升及巴基斯坦海上力量的現代化,其傳統優勢地位受到挑戰。通過高調展示“五盾同框”,印度意在向國內外傳遞“區域霸主”形象,卻因操作失當反暴露訓練水平與戰術思維的局限。
軍事專家指出,此類“花式編隊”在實戰中近乎自殺行為:一旦遭遇反艦導彈飽和攻擊,密集排列的艦群將淪為理想目標。以中國“鷹擊-12”或“東風-26”為例,其射程與突防能力足以對這類固定目標實施毀滅性打擊。即便在和平時期,艦艇聯動也需高度協調,任何一艘的航速或航向偏差都可能引發連鎖碰撞,堪比“海上多米諾骨牌”。
印度海軍對形式主義的偏愛并非首次。此前“雙航母同框”“深彈齊射”等擺拍均引發爭議,此次“鐵鏈戰術”則進一步凸顯其“重展示、輕實戰”的傾向。這種策略雖能短暫吸引輿論關注,卻難掩裝備自主化不足、戰術體系松散等根本問題。正如網友評論:“真正的強者無需鐵鏈,自信源于實力。”
印度海軍的“赤壁模仿秀”,既是軍事現代化進程中急功近利的縮影,也折射出新興大國對國際話語權的渴求。然而,現代戰爭早已超越“視覺威懾”的層面,艦艇間的信息化協同與戰術靈活性才是制勝關鍵。若印度無法擺脫“重器輕術”的思維定式,類似爭議操作或將持續消耗其戰略信譽,最終淪為國際防務界的反面教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