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孩子反饋說總是擔心睡不好,害怕上課犯困,擔心作業不會寫,擔心自己又要擺爛,害怕又一次讓我失望。
我瞬間get到了孩子對自我投射的壓力太大了,而且他想做好的欲望很強烈,所以才產生了擔心,而擔心又對他的睡眠在無意識中自我強迫。
所以,孩子才會有擔憂和入睡困難,得翻來覆去個把小時才能睡著。
孩子的情緒問題不嚴重,只是有一點負情緒的苗頭,也完全沒有影響到正常睡眠,亦沒有太影響上課。
不過,我還是很警惕,力爭把問題在萌芽狀態的萌芽時化解掉。
可能是之前吃了太多忽略情緒的虧,寧可及早介入,也不能再因為大意而讓孩子深陷糾結和內耗。
孩子的時間耽誤不起,孩子的情緒也經不起再一次在旋渦里翻滾了。
前天,我幫孩子從現象到根源,都給他梳理和分析了,但我知道這事沒完。道理懂得,還不能忽略孩子自己的感受。
有害壓力轉化有益壓力,需要孩子自己想明白才能放下,才能打開心結。
我投喂再多的道理,分析再頭頭是道,都不能打消孩子的擔心。
能打消孩子擔心的,只有做到兩件事:
一件事是先將擔心有意識的擱淺,可以與擔心共存,而不必消滅他。這時可以轉移注意力,去做點其他事。
比如去跑個步,去散散步,跟同學聊聊天,安靜和放空一會。
這時就不會拗于原地,一個勁的瞎擔心以及自己預設一大堆恐懼化和災難化后果。
另一件是孩子自己去覺察,把自己擔心的感覺描述出來,并對自己的擔心進行二次覺察,厘清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臆想?臆想發生的概率有多大?最壞的結果是什么?最壞的結果自己能承受的比率有多高?
將擔心明晰化,將明晰化的結果二次量化,其實孩子自己就會發現擔心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愿。
我也跟孩子說:
擔心的事情,幾乎90%都不會發生。你可以驗證一下,先后退一步,保持觀望,到時候再結合事實來親眼見證。
孩子也表示貌似我說得都挺對,但他還是有點擔心。
我跟孩子說,擔心的感覺是真實存在的,但你還可以選擇讓自己不停留在擔心之中,向后退一步,去做點你想做的事情,來打發打發時間都可以。
不要消滅擔心,但可以跟擔心共存,讓擔心的子彈先飛一會。花點時間給自己做其他事情,忙起來,動起來,擔心就在不知不覺中被稀釋了。
同時,我也跟孩子說了,關于擔心和焦慮這塊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你怎么從擔心和焦慮以及壓力中走出來的,現在可以如法炮制。想想看你之前內耗那么嚴重,都走出來了,這個擔心還不及之前的十分之一的強度。
聽完我的話,孩子像吃了一顆定心丸,也長舒了一口氣。
孩子還跟我說了這樣一句話:
要是我還是擔心到睡不著,我可能會請假回家,我總這樣也不行。
我也回應孩子:
必須可以啊。你想咋樣就咋樣,老媽當然全力支持你所有決定。不過你得先對擔心后退一步,先去行動,如果還難受就沒必要死撐著。
給孩子足夠的底氣和安全感,然后靜待結果。
果不其然,第二天下午孩子的情緒就放松很多,很興奮跟我分享考物理時原本有點不會,也可擔心,但自己沒著急先穩住自己,最后考了近80分。
雖然成績沒有太好,但自己還是比較開心的。然后去踢了球,還跑了步,還洗了個熱水澡。
從孩子輕松的言語中,已經看不出難受和擔心了,也沒再提睡覺問題了。
孩子不提,我也不多問能不能睡著啊?也不問還要不要回家啊?
我的直覺告訴我,孩子的擔心睡不好的念頭,已經稀釋了六七成,剩下的擔心就慢慢來吧。
擔心是消滅不了的,只能轉化和降低后稀釋,達到一種均衡狀態時,有害壓力就轉化為有益壓力了。
不想著去分分鐘干掉擔心,而是與擔心共存,后退一步,用行動力和積極心態打破擔心循環,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關鍵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