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動啟新程,共商國是聚偉力。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代表委員們肩負時代重托,以全局視野洞察發展脈絡,以實干精神回應民生關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激蕩智慧火花。
浙商發展研究院(浙商智庫)、《浙商》雜志、世界浙商客戶端共同策劃推出“大顯身手 正當其時——2025全國兩會大型融媒體報道”,讓我們循著這場春天的盛會,聆聽改革強音,見證使命擔當,共同譜寫民族復興的壯麗篇章。
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在京開幕。來自34個界別的21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從四面八方齊聚北京,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廣謀良策、匯聚共識。
全國政協委員中有多位知名浙商。《浙商》記者了解到,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存輝、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力軍、阿里云創始人王堅、均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均金等知名浙商均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參會。
全國政協常委南存輝帶著涉及新質生產力、光伏新能源、綠證交易、企業全球化等主題的十來份提案赴京參會。正泰集團是電力新能源領域的代表企業。當前,企業正圍繞“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三大方向構建起獨特的“轉型力學”:一手堅守實體經濟根基,深挖綠色能源、智能電氣、智慧低碳等優勢產業的“護城河”;另一手開辟氫能、石墨烯等未來戰場,在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中搶占制高點。作為正泰集團的董事長,南存輝委員希望能夠打造新質生產力,助力電力新能源行業實現綠色可持續增長。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提出關于義務教育初中階段開展大規模因材施教、釋放學生稟賦的提案。此前,李書福委員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將重點關心氣候、環境、能源、可持續發展。他認為,對中國來講,如何擺脫能源依賴進口這么一個被動的局面,如何把富余的風能、太陽能等不穩定的綠色能源就地消納,轉換成能夠常溫常壓運輸存儲的液體能源,非常重要。
今年是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的第三年,他認為能夠繼續為國家醫藥產業發展和人民健康福祉建言獻策,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為了更好地履職盡責,他在前期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和準備工作,預計在大會期間提交3份提案,將分別圍繞更好地發揮企業在醫藥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設、如何提升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國際競爭力等方面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力軍向記者透露,在此次全國兩會中,他將重點聚焦于如何增強國家在新興戰略產業方面的發展動能。他指出,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對于提升我國產業鏈韌性至關重要。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強化自主研發能力,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在產業鏈安全領域,應加速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以此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確保產業鏈的安全穩定可靠。
作為云計算技術專家,全國政協委員、阿里云創始人王堅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的提案依然圍繞科技創新展開。在他看來,以算力為基礎人工智能正在將人類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雖然已過花甲之年,王堅委員每天仍在奔忙之中,很少有停下來休息的時間,他說和年輕人接觸多了,自己也就變得年輕。王堅委員在接受采訪時還表示,要對年輕人足夠致敬,并稱“我接觸著一群年輕人,他們操心的是人類的未來”。
此次是全國政協委員、均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均金第十八次踏進人民大會堂,十八年履職經驗沒有抹去王均金委員的熱情,反而更加激勵他盡心履職、奔走調研、深刻思考,以更高質量的提案開啟“熱辣滾燙”的兩會新征程。去年全國兩會,王均金委員帶來了關于進一步恢復國際航線,促進出行消費的提案,期待今年他的精彩提案。
來源:《浙商》雜志 記者 張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