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傳統認知里,腰椎間盤突出似乎是中老年人的 “專利”。然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被腰椎間盤突出這一疾病所困擾。這背后究竟隱藏著哪些原因呢?讓我們跟隨鄭州市頸肩腰腿痛醫院主任醫師丁原宏一起來揭開這個謎團。
丁原宏主任表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罪魁禍首’就是各種不良生活習慣。 ”
久坐不動:現代社會,年輕人長時間坐著工作、學習、娛樂已成常態。比如,很多上班族一坐就是一整天,中間很少起身活動。長時間保持坐姿,腰椎承受的壓力會顯著增加。正常情況下,站立時腰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約為體重的 1.5 倍,而坐著時壓力可達到 2 - 3 倍,并且久坐還會使腰部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得不到放松,腰椎穩定性下降,久而久之,就容易引發腰椎間盤突出。
錯誤的坐姿和站姿:彎腰駝背、蹺二郎腿等不良姿勢在年輕人中十分常見。彎腰駝背時,腰椎的生理曲度發生改變,椎間盤受力不均,部分區域壓力過大;蹺二郎腿會導致骨盆傾斜,進而引起脊柱側彎,腰椎間盤受到的壓力也會隨之改變。這些不良姿勢長期積累,對腰椎的傷害極大。
過度運動:適當運動對身體有益,但過度運動或運動方式不當也可能引發問題。有些年輕人熱衷于健身,卻在運動前不做好熱身準備,或者盲目追求高難度動作,如過度彎腰舉重物、進行高強度的腰部扭轉運動等,這些都可能使腰椎間盤受到過度的擠壓和磨損,增加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風險。
丁原宏主任還特別提醒到:除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在 “推波助瀾”
遺傳因素:雖然遺傳因素在年輕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中所占比例相對較小,但確實存在。如果家族中有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那么其后代患該病的幾率可能會比普通人高一些。這是因為遺傳因素可能會影響腰椎間盤的結構和功能,使其更容易發生退變。
肥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體重超標會給腰椎帶來更大的負擔,腰椎間盤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就像一個長期負重的彈簧,彈性逐漸下降,最終可能導致椎間盤突出。
丁原宏主任表示當我們經常出現腰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動受限這些癥狀時就要高度警惕了,很有可能就是出現了腰椎間盤突出癥。
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呢?對此丁原宏主任也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保持正確的姿勢:無論是坐姿還是站姿,都要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曲度。坐著時,應選擇高度合適、有良好腰部支撐的座椅,膝蓋與臀部保持同一水平線,雙腳平放在地面;站立時,挺胸收腹,雙肩自然下垂,避免彎腰駝背。
適度運動:每周進行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等,同時可以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腰部鍛煉,如小飛燕、五點支撐法等,增強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的穩定性。但要注意運動強度和方式,避免過度運動和受傷。
控制體重:通過合理飲食和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減輕腰椎的負擔。
避免腰部過度勞累:工作或學習一段時間后,要起身活動一下腰部,放松肌肉。搬運重物時,要掌握正確的姿勢,先蹲下,將重物靠近身體,然后用腿部力量起身,避免直接彎腰搬重物。
腰椎間盤突出并非老年人的專屬疾病,年輕人也應高度重視。了解其發病原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預防,才能讓我們的腰椎保持健康,遠離疾病的困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