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隨著新能源車崛起,很多非常不靠譜的設計被廣泛應用,鐵流做一個簡單盤點。
1.取消物理按鍵。物理按鍵經過幾十年實踐證明,非常實用和耐用。智能觸屏過多可能導致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分心操作,存在安全隱患。
鐵流就見過正常行駛突然停下的綠牌車,車主在車內劃屏幕,后面的司機不耐煩了按喇叭。
有的車企甚至把換擋都集成到觸控屏內,要換擋必須先點開幾個菜單,完全是把生命當兒戲。
物理按鍵在緊急情況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快速、直觀地進行操作,減少反應時間。
如今車企為了減少了開模成本,許多重要功能被整合進中央觸摸屏中,原本可以盲操的操作,比如調節空調溫度,都必須去刷屏幕,憑空增加駕駛風險。
歐盟已經要求所有汽車必須保留傳統的安全物理按鍵,包括手剎、喇叭、轉向燈、雨刷、大燈、空調等。這項規定旨在確保駕駛安全,防止駕駛員因過度使用觸屏而分心,從而降低事故風險。
2.標配全景天窗或天幕。電車搞全景天窗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車內高度,畢竟車底的電池壓縮了車內縱向空間,用玻璃做車頂可以比金屬車頂偷出更大的車頂空間,而且透明的玻璃也會降低車內空間不足的壓抑感。
不過,全景天窗和天幕玻璃看似酷炫,但實際上帶來的是漏水、異響、維修貴、夏熱冬冷,車頂的玻璃在安全性上也不如有加強筋強化的全金屬車頂。
對于不抽煙的車主而言完全沒必要,憑空增加天窗漏水風險,短視頻平臺上一大堆天窗漏水案例,電商平臺上應對天窗漏水的相關產品熱銷,天窗完全可以改成選裝。現在要想找無天窗的車非常少,大幅壓縮了選擇空間。
3.隱藏式門把手。隱藏式門把手憑空增加維修成本和適應成本,并對車禍后救援帶來阻礙。
傳統門把手采用機械解鎖,穩定耐用,隱藏門把手不少采用電子解鎖,一旦發生事故全車斷電,就無法打開。
更為極端的是,有的電車直接取消門把手,車主通過手機連接車企的服務器開門,結果在車企暴雷后,連車門都開不了。
另外,隱藏門把手減小的風阻是開1萬公里的情況下,能多跑500米,這點能耗優勢可以忽略不計,但帶來的安全風險不容小覷。
4.華而不實的智能化?,F在很多車標配L2、車道保持、AEB功能、電動關門、電動座椅調節功能,對于老司機而言,這些功能都很雞肋。
座椅手動調節經久耐用,電動調節一旦壞了維修麻煩,部分無良4s會忽悠車主小病大修,更換整套座椅,極大增加車主維修負擔。
AEB誤觸發反而容易被追尾,特別是城市跟車中,在經過水坑時誤觸AEB,就是坑車主了。
語音控制也存在風險,如果車主未對原始設定做修改,即便人在車內,車門上鎖,劫匪也可以在車外用出廠自帶的出廠語音控制喚醒車機打開車門和后備箱實施搶劫。
5.車聯網。當下的電車基本都聯網,這使車企可以遠程操控汽車,只需要一竄代碼,就可以遠程鎖車,或者讓車輛輔助駕駛亂撞,或是讓車輛剎車失靈。
車聯網遠程OTA實際上是讓車企獲得了讓車主當小白鼠的契機,通過車主反饋的數據進行遠程升級。在車聯網下,車主的人生安全、財產安全、個人隱私毫無保障。
另外,諸如液晶儀表、電子手剎之類的也非??印?/p>
機械儀表可靠性高,液晶儀表雖然顯得高科技,卻增加了黑屏的風險。短視頻平臺上有不少車主被儀表盤全黑弄得觸不及防。
電子手剎看起來酷炫,但實際上增加安全隱患,傳統的機械手剎雖然沒電子手剎好看,但就可靠性而言,機械手剎明顯優于電子手剎。
當下,很多油車也為了迎合潮流,已經開始在很多方面向電車靠攏,對于這類油車,鐵流的評價是邯鄲學步,東施效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