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 藍字 關注我們,不錯過任何一篇干貨文章!
RISC-V一直以其開源特性而備受業界關注。特別對國內廠商來說,可能會是芯片的重要突破口。
昨日,就有消息稱,中國計劃首次發布指導意見,鼓勵全國范圍內使用RISC-V 芯片。有關推動 RISC-V 芯片使用的政策指導最早可能于本月發布,但最終日期可能會改變。
備受關注的RISC-V
據消息人士稱,該計劃將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技部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八部門聯合起草。由于政策討論仍在進行中,消息人士拒絕透露姓名。四大部委尚未回應置評請求。
外媒稱,近年來,中國政府和科研機構對RISC-V架構展現出濃厚興趣,主要看重其地緣政治中立性。這一開源架構以其低成本優勢吸引了眾多中國芯片設計企業,盡管目前尚未在政策中提及。
在中美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RISC-V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引發了美國的擔憂。此前,外媒報道顯示,2023年,部分美國國會議員已向拜登政府施壓,要求限制美國企業參與RPC-V技術開發。這些議員擔心,中國可能利用該技術的開源特性,加速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從而削弱美國在芯片領域的技術優勢。
RISC-V的好處都有啥
對于RISC-V架構本身,SiFive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atrick Little曾作出過分享,他表示,當前,硬件和軟件接口正逐漸向開放標準發展,幾乎所有人都認同這一趨勢,唯一的爭議是進程的快慢。封閉架構依賴單一供應商,限制了創新,而開放標準能推動更多創意和技術進步。過去幾年,幾乎所有客戶都支持這一觀點,分歧僅在于實現的時間。
市場不應由少數玩家主導,開放標準能帶來更多選擇和穩定性。歷史證明,依賴單一公司架構(如Alpha或MIPS)存在風險,若公司失敗,相關投資也會消失。相比之下,社區驅動的合作模式能匯集各方優勢,形成強大且持久的生態系統。未來,所有架構和接口都將走向開放標準。
當前硬件往往限制軟件開發,開發者需在硬件框架內工作,這阻礙了創新。未來,硬件應賦能軟件,提供靈活性和定制化能力,讓開發者自由實現創意。RISC-V的核心理念正是通過定制化硬件支持開發者需求,避免漫長的等待周期。總結起來,RISC-V主要包括幾大優勢:
1.社區驅動合作:RISC-V通過集體貢獻形成公平競爭環境,匯集各方優勢,推動創新;
2.標準編程接口:支持可互操作的生態系統,開發者無需依賴單一公司,確保投資長期有效;
3.消除單一供應商依賴:歷史證明,依賴單一公司存在風險,RISC-V允許多樣化選擇,降低風險;
4.定制化與靈活性:RISC-V允許客戶根據需求定制硬件,提升性能、降低功耗或縮小面積。這種靈活性適用于從微型客戶到大型基礎設施公司,滿足多樣化需求。
AI市場,RISC-V在拓展的市場
回到幾年前,沒人想到RISC-V可以做出高性能芯片,也就只能出現在MCU這樣的器件形態之中,而現在,隨著RISC-V AI SoC、應用處理器、RISC-V GPU的面世,RISC-V處理器的頻率越做越高,也逐漸跑入Linux、Android這樣的OS之中,其自身價值也隨之而升。尤其在DeepSeek爆發的新時代下,RISC-V會成為國內AI發展的關鍵。
從數據來看,RISC-V產業應用正在向高性能和并行計算加速發展,RISC-V也將在高性能和AI等領域廣泛應用。據預測,2023年,RISC-V SoC出貨量將增長135.0%,到2030年將達到1618.1億顆;營收將增長276.8%,到2030年將達到927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用于AI加速器的RISC-V SoC出貨量將達到41億顆,營收將達到422億美元。也就是說,受生成式AI驅動,RISC-V芯片市場快速發展。至2031年,RISC-V在計算機領域占比將達到33%,消費領域將達到39%,自動駕駛領域達到31%,數據中心達到28%,工業達到27%,網絡達到26%。
根據中國RISC-V產業聯盟理事長、芯原股份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此前的分享,現如今,隨著大模型不斷催生算力需求,異構計算范式與RISC-V技術優勢高度契合。反觀這幾年趨勢,英特爾作為老牌的x86廠商,都已經積極參與RISC-V開放生態系統的建設和發展,國內達摩院玄鐵在RISC-V領域的生態布局也已經有了明顯的成果。所以,大力發展RISC-V會是一條光明大道。
2月28日,由達摩院舉辦的2025玄鐵RISC-V生態大會上,阿里達摩院首席科學家、知合計算CEO孟建熠也有同樣的見解,他認為,RISC-V架構能夠以包容性實現AI原生,“RISC-V+AI”無疑會是現階段架構創新的最終答案。
RISC-V在AI領域,無疑具備很高的適應性,這些都源于其開放性和可擴展性。與x86和Arm等架構相比,RISC-V的ISA(指令集架構)完全開放,無需任何授權費用,允許任何參與者自由使用。同時,RISC-V的國際合作開發模式確保了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兼容性,無論是歐洲、中國還是美國,基于RISC-V的芯片設計均可實現無縫對接。此外,RISC-V允許在芯片設計過程中添加定制指令,以滿足特定需求。這一特性使得RISC-V芯片在保持與舊有軟件兼容的同時,能夠支持新的功能。
另外,RISC-V在AI領域,還具備很高的包容性,可以支持做CPU/DSA,也支持做GPU、多核產品或者近內存計算。隨著開源RISG-V架構的快速發展,重新自研架構已意義不大以RISC-V為基礎構建處理芯片是未來的主流。“今天就是做RISC-V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最終行業一定走向生態統一的位置。”孟建熠如是說。
此外,在2025玄鐵RISC-V生態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表示,作為“生而開源”的芯片指令集架構,RISC-V在過去15年里發展勢頭強勁,從嵌入式系統加速挺進高性能等復雜場景,并為AI算力提供新選擇。
基金會理事會主席Lu Dai在大會現場表示,RISC-V指令集最激動人心的進展之一是Matrix擴展,將推動RISC-V成為AI領域令人敬畏的力量。
目前來看,SiFive曾在2024年8月宣布推出全新高性能 RISC-V 數據中心處理器,2025年2月28日,阿里達摩院宣布玄鐵最高性能處理器C930即將在3月開啟交付。可見,RISC-V在AI市場也要卷起來了。
RISC-V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啥?
雖說市場大,RISC-V本身也有了很強的發展,但它也面臨很多問題:
生態是RISC-V的老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這一問題在近幾年得到了改善。據了解,RISC-V基金會作為全球性的開源組織,已經匯聚了超過4100名會員,覆蓋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14個行業和165家研究機構。RISC-V高性能和AI基礎軟件生態日趨完善,國內外主流操作系統支持RISC-V架構,主流AI框架和模型支持RISC-V架構。
賣不出去是第二大的問題。事實上現在RISC-V在一些領域的生態已經做得很好了,比如從低功耗IoT場景到服務器場景都有相關產品和生態,同時也產生一些標桿產品。但這僅僅是RISC-V的第一步,未來RISC-V一定要從小的標桿產品,走向更大的標桿產品。大的標桿產品是奠定RISC-V未來生態發展的重要一步。
目前,國內企業正在嘗試打造RISC-V的標桿產品。比如說,2019年7月,玄鐵發布業界最高性能RISC-V處理器C910發布,為全球首個運行頻率超過2GHz、SPECINT2K6達到7分/GHz的RISC-V處理器;隨后在2021年10月,玄鐵C910成功兼容安卓系統,可運行Chrome瀏覽器等應用,這是芯片行業首次實現RISC-V架構對安卓的支持,意味著RISC-V架構有望打破場景壁壘,成為高性能芯片設計的新選擇。
專利是第三大問題。基于RISC-V指令集的處理器實現,其他CPU IP公司可能發起有關CPU微架構的專利訴訟,阻礙RISC-V產業生態的健康發展。鑒于此,中國RISC-V產業聯盟 (CRVIC) 邀請RISC-V企業共同組建“RISC-V專利聯盟”,打造RISC-V專利互不訴訟的生態系統,共同推動RISC-V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快速發展。
總之,這幾年RISC-V發展愈發迅速,問題也逐漸迎刃而解,相信在政策的新一輪驅動下,RISC-V必將擁有廣闊的空間。
歡迎將我們設為“星標”,這樣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消息。
關注EEWorld旗下訂閱號:“機器人開發圈”
回復“DS”領取《DeepSeek:從入門到精通》完整版
掃碼添加小助手回復“機器人”
進群和電子工程師們面對面交流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