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紅軍長征路過敘永,我舅舅曾給紅軍帶過路,相處的日子雖短,卻留下深厚感情。
我舅舅返家時,在曾經(jīng)發(fā)生過激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拾得一顆手榴彈。手榴彈是地瓜形,鐵殼上鑄有五角星和鐮刀斧頭的圖案。舅舅舍不得丟,就帶回家珍藏起來。
可是,反動的鄉(xiāng)保甲長正在清查紅軍散失的武器,揚言說:如果隱匿不交的,就要殺頭。我舅舅找我商量,務(wù)必要想一個妥善辦法保存下來。當時我才十二歲,見識也不多,雖然想了許多辦法,總是感到不保險。最后,我就用布做成一個套子,將手榴彈套起來縫好,做成了個“特別稱砣”有人問,我就說怕稱砣銹壞了,所以加一個布套,說來也怪,這桿秤比任何秤都準確,周圍的鄉(xiāng)親都愛來借用。他們說,這桿秤最公平,用來稱東西,誰都不吃虧。還問我:這是什么東西做的秤砣?為什么這樣準?
我不便明說,只是二笑二笑地回答:“特別秤砣。”其實,心里卻在說:“紅軍說話和氣,買賣公平,他們留下的東西做秤砣,當然好啊!”
直到解放后,我才將手榴彈取出來讓大家參觀,鄉(xiāng)親們才知道了這桿公平秤的秘密。
紅軍長征四十周年時,我把這個手榴彈送交了縣文化館保存,每逢節(jié)日都要拿出來展覽。
大壩區(qū)四龍公社躍進三隊社員劉漢清口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