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唐詩人韋應物筆下的驚蟄,是農耕時代最生動的春日序章。傳統中的“蟄”,指的是“藏伏”,蟄蟲指的是土里的各種蟲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此時節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蟄伏地下的昆蟲被春雷驚醒,民間素有 "春雷驚百蟲" 之說,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驚蟄也標志著仲春時節的正式開始。
驚蟄不僅是自然界的轉折點,也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節點,民俗活動甚多。
驚蟄的民俗活動多與驅邪避害相關。古時人們以艾草熏屋、撒石灰驅蟲,意在清除冬日的積穢;部分地區還保留“祭白虎”的儀式,祈求避免口舌是非;香港、澳門等地,驚蟄日盛行“打小人”,人們用鞋底拍打紙剪的小人,以此驅趕晦氣。這些習俗雖形式各異,卻共同傳遞著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敬畏與順應。
驚蟄還有一種有趣的食俗:吃梨。民間有“驚蟄吃梨,一年有精神”的說法,因“梨”與“離”諧音,寓意驚蟄節氣遠離蛇蟲鼠蟻,疾病災禍,一年都會精神抖擻走好運,另外初春季節多風干燥,而梨性涼味甘,多吃一些水潤的梨也能緩解身體的不舒適。
推薦2種梨的吃法,怕初春季節直接吃梨寒涼的可以試試。
一、【南瓜雪梨湯】
食材:南瓜、雪梨、淀粉、冰糖。
1、150克南瓜切掉表皮后再切薄片,雪梨清洗后刮掉表皮,對半切開挖掉梨核切成滾刀塊,枸杞放入水中浸泡。
2、煮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煮開后加入切好的南瓜片,開中火再次煮開后轉小火,煮10分鐘左右直至南瓜被煮化。
3、加入切好的雪梨繼續煮3分鐘左右,這時的雪梨口感比較綿軟。
4、碗中加入半碗清水、1勺淀粉,攪拌均勻制成水淀粉,慢慢地倒入鍋中,煮沸后加入5顆冰糖和枸杞,攪拌至冰糖融即可關火。
二、【小吊梨湯】
食材:梨、銀耳半朵、話梅、冰糖、陳皮、枸杞
1、取半朵銀耳放入碗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浸泡2小時,撕成小朵備用。
2、把梨放在一個盆中加適量的清水,取適量的食鹽撒在梨身上,用手將梨身搓洗再用清水沖洗,梨帶皮切成2cm左右的梨塊放一旁備用。
3、鍋中加入足量的清水,將撕成小朵的銀耳直接放入鍋中,開小火燉煮10分鐘左右。
4、將切好的梨塊倒入鍋中,再放入六顆話梅和一小把冰糖繼續燉煮5分鐘左右。
5、加入洗凈的枸杞和少許陳皮,蓋上鍋蓋燉煮15分鐘,燉煮好后即可出鍋飲用了。(本食譜所有食材也可一鍋燉,但會影響出膠和菜色)
——老井說——
驚蟄屬于初春季節,不是梨的成熟期,但驚蟄吃梨確實是一個民俗的老傳統,可能古時候也有保存梨過冬的方法吧。
驚蟄是自然的鬧鐘,也是生活的儀式。咬一口清甜的梨,既是對傳統的致敬,亦是對健康的守護。梨的滋味里,藏著春日的生機,也寄托著對順遂安康的祈盼,您家鄉驚蟄還有哪些特別的習俗?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分享市井見聞,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