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助力醫院服務 數字人醫生即將亮相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通過本地化部署DeepSeek技術,顯著提升了醫療服務效率。然而,該系統在細節和最終診斷上仍需醫生親自操作。患者服務方面,Deepseek幫助解決醫學術語理解問題,提高問卷數據準確性,支持更精準的健康管理。此外,對醫院運營管理的貢獻在于減輕工作量的同時提高報告生成效率。盡管如此,新技術的應用也帶來了對數據準確性的持續關注和對醫患互動質量的考驗。
國際HPV知曉日|醫學大咖走進申城高校 呼吁“男女共防HPV”
3月4日報道,隨著四價HPV疫苗男性適應證的獲批,我國邁入HPV“男女共防”時代。研究表明,男性生殖器HPV感染率高于女性,約90%男性一生中可能感染HPV,增加了肛門癌、口咽癌、生殖器疣等風險。叢青教授強調,男女共防接種策略在降低HPV感染率和減少相關疾病方面作用顯著。活動呼吁提高對HPV52/16/58型別的關注,倡導9-45歲女性和9-26歲男性接種疫苗,實現宮頸癌一級預防的重要手段。
委員通道丨趙宏:中國生物醫藥領域已實現由仿到創、由弱到強
全國政協委員趙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生物醫藥領域近年來取得顯著進展,特別是在新藥研發方面。他提及一位晚期肝癌患者通過國產靶向聯合免疫治療的臨床試驗獲得了長達四年無瘤生存的例子。雖然這表明中國生物醫藥創新能力增強,但報道未涉及任何負面事件,因此無法提供負面新聞摘要。
讓癱瘓者重新行走的腦脊接口是什么?復旦團隊揭秘
復旦大學揭示了一種新型微創腦脊接口技術,該技術幫助癱瘓患者恢復行走能力。通過植入電極和脊髓刺激器,可精準激活下肢肌肉,實現運動功能重建。然而,脊髓損傷被認為不可修復,這項技術的長期效果仍需驗證。此外,設備工程化面臨材料、電池、信號傳輸等挑戰。目前已有多名患者成功接受手術,但廣泛臨床應用的前景尚不確定。
人工耳蝸納入北京醫保,手術總費用最多下降約八成
在全國愛耳日之際,北京將人工耳蝸正式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并實施集中帶量采購。這一舉措顯著降低了聽障患者的經濟負擔,植入手術總費用最多下降約80%。此政策有望使更多患者能夠早期接受治療。然而,部分患者因耳蝸結構或神經損傷不宜植入,同時強調科學用耳的重要性,以預防不可逆的聽力損失。
重磅!康復科項目收費價格要全國統一
2月12日,中紀委發文揭示醫改與反腐進入新階段,國家醫保局被督促加快制定全國統一醫療服務價格立項指南。當前省際間存在"同名不同價"等問題,不僅影響異地就醫結算,還提供了醫療腐敗的空間。紀檢部門通過調研和監督機制推動價格透明化,并在康復領域重點監管,努力消除因價格不統一導致的虛高收費。該舉措旨在優化收費機制、減少腐敗滋生,已在部分省份落實并規范護理類項目基準價。
集采人工耳蝸今日落地浙江 首臺手術在浙大一院完成
2025年3月3日,全國愛耳日上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完成了國家組織人工耳蝸類醫用耗材集采政策落地后的首例手術。65歲的患者饒先生成功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費用從原來的20余萬元降至5萬元左右,減輕了患者負擔。然而,報道中指明,目前國內人工耳蝸滲透率僅為10%,高昂的費用和認知不足曾是主要障礙。盡管集采后費用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技術仍需時間來普及,以惠及更多有需求的家庭。
全球首批第 4 例,復旦大學腦脊接口讓癱瘓者重新行走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于3月3日成功實施了一項通過腦脊接口技術幫助癱瘓者重新行走的手術。這是該技術的全球第4例臨床概念驗證。該技術采用微創手術在腦與脊髓間搭建"神經橋",僅需4小時植入電極,術后24小時患者即可恢復腿部運動。此前,團隊已完成3例類似手術,并在兩周內使患者實現自主控腿、邁步。盡管該技術顯示出可復制性和推廣潛力,但進一步優化仍是未來的關鍵任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