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圖,注意從正面看,“馬踏飛燕”中的馬的右邊兩條腿是一起向前邁的,難道這匹馬是“順拐”嗎?還是設計者的失誤?
事實卻是這匹馬并不是在跑,而是閑庭信步的往前走。
可這有圖有真相,明明這匹馬在跑呀?
事情是這樣的。
當時這匹馬出土的時候,它的身后跟著一支氣勢恢宏的儀仗隊,銅車馬達到99件。而領頭的是這件“馬踏飛燕”。
很多歷史學家和文物學家認為,這匹馬腳下踏的并不是燕子,而是比燕子厲害的猛禽,名叫游隼。游隼,是一種飛行速度能達到每小時300公里的飛鳥,可見它不是一種普通的鳥,而是一只神鳥。
為什么會這么診斷呢?也是有根據的。
東漢大發明家張衡曾在《二京賦》中說:“龍雀蟠蜿(pán wān) ,天馬半漢?!?br/>所以“馬踏飛燕”的靈感來源于此。
漢代人對死后世界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所以史學家推測,“馬踏飛燕”中的這匹馬實際上是在升天,帶著墓主人和他的儀仗隊在走向天國,所以它是閑庭信步,腳踏神鳥。
這么說來,這匹馬并不是“順拐”,它的這種姿勢叫“對側步”,并不是天然的姿勢,是要經過特殊訓練出來的。
相傳,唐太宗的昭陵六駿中的“特勤驃”,就走的是這種姿勢。
跟著文物能穿越歷史。
東漢是個極端的時期,東漢的14個天子里,有10個沒有活過40歲。他們去世時,有的年紀尚小,有的沒有孩子。其中最小的漢殤帝,生下來才百天,就當了皇帝,嗚哇哭著被媽媽抱上了朝。
那在古代,女人是不能拋頭露面的,只好請孩子的舅舅幫忙,就形成了外戚掌權。天子成年后,只能拉攏宦官對抗外戚,形成了奪權的惡性循環。
政治上的死循環,卻造就了東漢在文化、宗教上的高光時刻。比如,白馬寺、蔡侯紙、渾天儀等。
馬踏飛燕出土的地方涼州(今甘肅武威一帶),就曾是大漢王朝的馬場。漢武帝就曾在這里做套馬的漢子。
當然,“馬踏飛燕”史學界認為是東漢的文物??煽脊艑W家又在墓中發現了西晉時期的錢幣,認為它是西晉的文物。
無論“馬踏飛燕”是東漢還是西晉,單從“單側步”這個細節,就能淋漓盡致地體現出老祖宗的那顆熱乎乎地匠心。
參考資料:
《跟著文物穿越歷史:30件文物里的中國》,張志浩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