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保支出以 42114 億元首次登頂財政支出榜首時,教育正以 38 億之差暫居次席。
這場「未富先老」時代的財政轉向,是在為 2.16 億老年人購買安全感,還是在透支下一代的發展潛力?
2024 年,社保就業支出以 42114 億元的微弱優勢,首次超過教育支出的 42076 億元。這 38 億元的差距,看似微不足道,卻標志著中國財政支出結構的重大轉折。社保支出從曾經的「配角」一躍成為「主角」,而教育支出則不得不「退居二線」。
自財政部公開支出科目后,教育支出規模一直穩居榜首,如 2012 年教育支出超出社保和就業支出約 8623 億元。近些年來,這一差距持續縮短,2020 年約 3756 億元,2022 年約 2852 億元,2023 年約 1359 億元,而 2024 年社保和就業支出首次反超教育支出。
錢都去哪了?數據顯示,養老支出是社保支出的核心。2018 年至 2023 年數據顯示,社保支出增長約 1.2 萬億元,其中行政事業單位養老支出增加 6400 億元(占比 53%),基本養老保險補助增加 3000 億元(占比 25%),兩者合計占 78%。若延續此趨勢,2024 年養老相關支出在社保中的占比可能超過 70%。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鄭春榮表示,傳統上財政社保支出,除了一般公共預算中的社保和就業支出外,還包括醫保支出、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等,因此大口徑的社保支出多年前就是財政支出的第一大項。但上述一般公共預算中的社保和就業支出首次超過教育支出,仍令人有些意外。
「社保和就業支出首次超過教育支出,是一個標志性事件。」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副教授楊良松表示,「這是老齡化社會的必然選擇,但教育不能成為犧牲品。」這句話可謂一針見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讓社保支出不得不「加戲」,但教育作為國家未來的基石,真的能「退居二線」嗎?
在教育支出中,基礎教育占據核心地位。比如,2024 年廣東基礎教育支出 227 億元,而高等教育僅占 56 億元,這顯示基礎教育仍占據著主導地位。
盡管基礎教育仍是教育支出的絕對重心,但財政投入增速的放緩已開始改變教育體系的底層邏輯。
近年來,隨著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教育經費增速放緩,尤其是普適性教育(如義務教育和公立學校)的投入相對減少。這一現象背后,隱藏著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市場化的精英教育正在悄然崛起,并逐漸填補財政收縮留下的空白。財政收縮普適性教育投入,背后是給市場化的精英教育騰出了空間。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云杉指出:「財政收縮普適性教育投入,實際上是在為市場化的精英教育讓路。這種趨勢不僅加劇了教育資源的不平等,還可能進一步固化社會階層。」
她進一步分析道,教育本應是社會流動的重要渠道,但如果教育資源過度向市場化精英教育傾斜,普通家庭的孩子將難以通過教育改變命運。「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財政收縮普適性教育投入,無疑是在動搖這一基石。」
盡管教育支出的總量仍在增長,但其占 GDP 的比例卻逐年下降,逼近 4%的紅線。這意味著,教育支出的增速沒能跟上經濟增長的步伐,其相對地位正在下滑。教育支出不僅面臨著總量增長放緩的問題,還存在結構性短板。學前教育投入不足、中西部義務教育資源匱乏等問題依然突出。即便在北上廣等發達地區,生均經費領先,但區域差距依然懸殊。
社保支出超過教育支出,是中國老齡化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更是代際矛盾的一個縮影。
2023 年,中國 65 歲以上人口達到 2.16 億,占總人口的 15.4%。隨著 60 后群體陸續退休,養老金支出壓力如同「雪崩」般襲來。
「我的養老金誰來交?」——這個問題不僅關乎退休人員的生計,更關乎整個社會的公平與穩定。當前中國的養老金制度采用「現收現付制」,即用當前勞動人口繳納的養老金來支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這種模式在過去幾十年里運轉良好,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這一制度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現收現付制的核心邏輯是「年輕人養老人」。簡單來說,交錢的人越來越少,領錢的人越來越多。
然而,隨著 60 后退休潮的到來,這一制度的壓力陡然增大。2023 年,中國 65 歲以上人口達到 2.16 億,占總人口的15.4%,而勞動人口的比例卻在逐年下降。《中國人口形式報告2024》中指出「2010—2022年,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從10億降至9.6億,占比從74.5%降至68.1%,預計到2050年降至58%左右。」未富先老,人口紅利變為人口負擔。
數據顯示,過去 5 年,養老金補助激增 3000 億元,社保支出不得不「火力全開」。老齡化程度的區域差異,也讓財政支出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以遼寧為例,社保支出是教育支出的 6 倍,而廣東則是教育支出超過社保支出近一倍。這種分化,反映了各地老齡化程度的不同,也揭示了財政傾斜的無奈。面對社保支出的快速增長,一些學者提出了警示。有學者指出,財政可能陷入「福利陷阱」,即民生支出過度膨脹,擠壓其他重要領域的投入。
以前我們總說「再窮不能窮教育」,現在變成了「再難也要保養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難處。社會在發展之際,既要給老年人以心安,也要給年輕人以支點。未來,財政政策的制定需要更加注重長遠規劃,既要應對當下的老齡化壓力,也要為未來的教育發展留足空間。社保與教育的博弈,不僅是財政數字的較量,更是關乎國家未來命運的抉擇。這不僅是財政支出的平衡,更是社會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體現。
教育是慢變量,社保是快變量。慢變量一旦落后,可能需要一代人償還。我們要保護的,不止是一代人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