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智行500萬懸賞黑公關:一場遲到的“反擊戰”
今天下午,鴻蒙智行法務部官微正式上線,第一條微博就扔出個“重磅炸彈”:最高懸賞500萬征集黑公關線索。這波操作看似突然,但背后的故事其實攢了快一年。
根據官方說法,從2024年5月到現在,某公司操控幾十家MCN機構、上萬個賬號,在網絡上狂刷惡意評論,光針對尊界S800這款車的詆毀內容就有幾十萬條,文案清一色是“質量差”“技術拉胯”之類的套路話術。
這些賬號有個共同特點——活躍度低得像僵尸,評論時間扎堆,內容復制粘貼,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水軍刷屏流水線”。
“放任式”到“重拳式”的態度轉變
過去一年,鴻蒙智行對負面輿論的處理方式挺有意思。按網友的話說,就是“你罵你的,我干我的”,哪怕尊界S800被拿來和邁巴赫搞對比測試、卷入“暴力測試”爭議,官方也沒急著刪帖控評。這種“冷處理”一度被解讀為對市場討論的包容,畢竟消費者吐槽產品缺陷、對比技術參數都屬于正常范圍。
但這次的情況完全不同——惡意評論的規模、組織的嚴密性、對品牌聲譽的實際損害,顯然超出了普通網友自發討論的范疇。從數據來看,車企因黑公關導致的年損失超過120億元,鴻蒙智行這次出手,更像是忍到臨界點的被迫反擊。
懸賞機制的雙刃劍效應
500萬征集線索的玩法,在汽車圈不算新鮮。比亞迪從2021年就搞過黑公關舉報獎勵,蔚來今年也懸賞百萬追查裁員謠言。鴻蒙智行這次把獎金池拉高到行業頂格,確實能快速調動網友積極性——官微開通24小時就收到上萬條私信線索。
但爭議也隨之而來:有人擔心高額懸賞會引發“惡意舉報”,比如競爭對手互相潑臟水;也有人質疑“為什么不直接報警”,覺得企業有轉移輿論焦點之嫌。從實際操作看,這類懸賞更多是輔助手段,最終還是要靠司法機關定性。目前已有涉事公司多人被逮捕,說明調查確實推進到了法律層面。
行業困局與破局嘗試
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白熱化,催生了一條“黑產鏈”:租境外服務器、買虛擬賬號、批量生產抹黑內容,10萬條評論的成本不到5萬,卻能撬動車企數億市值波動。這種“低成本高殺傷”的模式,讓很多車企不得不投入大量資源應對輿論危機。
鴻蒙智行此次行動的特殊性在于兩點:一是把“用戶線索”納入調查體系,試圖用群眾力量對抗黑公關;二是將法務部門推到臺前,用官方賬號直接和公眾對話,這在車企維權史上屬于少見的透明化操作。
普通人需要擔心被告嗎?
官方明確表態:正常討論產品、吐槽缺點不會被追究。比如有網友質疑尊界S800的測試數據,或者對比其他車型的續航表現,這些都屬于合理范疇。但如果是收錢發黑稿、用僵尸號刷屏、捏造“剎車失靈”等不實信息,就可能踩到法律紅線。
從已公布的案例來看,司法機關對黑公關的認定標準包括“賬號真實性”“文案雷同度”“利益鏈證據”等維度。換句話說,普通人說句“這車座椅太硬”完全沒問題,但組織五百個賬號刷“座椅致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說點實在的
車企和黑公關的較量,本質上是對行業話語權的爭奪。鴻蒙智行這500萬懸賞,短期能震懾部分黑手,但想根治問題,還得靠技術手段(比如追蹤虛擬賬號)和行業協作。
作為消費者,咱們更該關注產品本身——尊界S800的CLTC續航630公里、搭載華為途靈底盤技術,這些參數不會因為水軍刷屏而改變。至于車企間的恩怨糾葛,留給法律和市場去檢驗吧。畢竟,真金不怕火煉,好車不怕對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