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向低調的行業,國內的大模型圈一向很少有公開爭吵,大家都是悶頭做研發,偶爾在行業會議上切磋交流。
但上周末,兩位芯片行業的大佬卻打破了這份平靜。起因是潞晨科技創始人尤洋和硅基流動創始人袁進輝公開在社交平臺互懟。
先是3月1日,尤洋在知乎發布了一篇《坑人的硅基流動》,稱硅基流動創始人袁進輝及其公司在春節期間利用國產芯片進行宣傳,以及通過拉人頭送代金券的方式在小紅書上快速形成病毒式擴散。
尤洋表示本來不想發這些東西,但是硅基流動的袁進輝老師頻繁在朋友圈里陰陽他。“這家公司疑似組織水軍在網上長期黑我。今天DeepSeek有一篇文章指向我,他也在那里煽風點火。”
硅基流動創始人袁進輝隨后在朋友圈“隔空”開炮。據證券時報報道,袁進輝發文回應透露“硅基流動被潞晨科技抄襲,只是為了給對方留個面子沒有公開。”
之后,兩人在朋友圈你來我往,開啟了又一輪“互懟”。
兩位創始人的爭執,暴露了大模型領域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兩位大佬的信息。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潞晨科技和硅基流動均為專注于提供第三方AI云服務的 MaaS(Model as a Service)企業,致力于為模型與芯片之間的適配提供軟件工具,處于infra(基礎設施)層。
潞晨科技成立于2021年,創始人為尤洋;硅基流動成立于2023年,創始人為袁進輝。
尤洋是一位90后科技精英,在清華大學就讀碩士研究生,后來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2021年創立了潞晨科技。
袁進輝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2017年創立了一流科技(OneFlow),致力于研發工業級通用深度學習框架。2023年,一流科技團隊被美團收購,袁進輝隨后創立了硅基流動。
關于這次互懟,有業內聲音認為,隨著DeepSeek等產品的出現,國內AI行業的蛋糕被做大,但同時也帶來了同行競爭與上下游共存發展的問題。潞晨科技和硅基流動均為專注于提供第三方AI云服務的MaaS企業,兩者在AI云服務、大模型服務和開源模型支持等有業務重合部分。兩家企業均在近期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
2月13日,潞晨科技宣布,已完成新一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升級股權投資基金參與。
2月19日,硅基流動宣布,已于2024年底完成億元人民幣Pre-A 輪融資,該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普華資本跟投,老股東耀途資本繼續超額跟投,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正所謂同行是冤家,兩家背地里大概互視為直接的競爭對手了。
關于尤洋對硅基流動的指控,主要有“拉人頭病毒式傳播,但現金流不足以支持”、“硅基流動工程師的水平不高,支持不了相應的服務”、“犧牲員工春節假期,過度宣傳”等等。
而袁進輝則為反擊“潞晨科技被硅基流動抄襲,硅基流動的CTO是前潞晨CTO,是個抄襲慣犯”......
互懟這撥還沒結束,3月1日下午5點,潞晨科技宣布將暫停DeepSeek API服務,一周后停止提供DeepSeek API服務。
呃,所以所有的事情都是跟DeepSeek有關。
DeepSeek今天在知乎開號,并發文公布相關營收和利潤率:包括了網頁、APP 和 API 的所有負載的情況下,如果所有 tokens全部按照 DeepSeek R1 的定價計算,理論上一天的總收入為 562,027美元,成本利潤率 545%。“當然我們實際上沒有這么多收入,因為 V3 的定價更低,同時收費服務只占了一部分,另外夜間還會有折扣。”
尤洋就DeepSeek這篇文章表示DeepSeek的數據對計算MaaS成本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稱DeepSeek春節期間頻繁掉線,不是一個合格的MaaS產品。尤洋稱對DeepSeek沒有任何貶低,但這篇文章的數據是建立在愛國情懷用戶上。尤洋還質問:誰賣DeepSeek MaaS賺到錢了?
所以,潞晨科技暫停DeepSeek API跟沒賺到錢有關?
所以,歸根結底,這波口水戰和API事件都是大模型發展遇到了拐點,而遇到DeepSeek后又是一個拐點,是DS上下游共存發展的問題,是誰能吃上肉、誰能喝上湯的問題。大家不可避免的卷一下,摩擦一下。
借用一份知乎回答如下:
- 接入 DeepSeek 是作死,不接 DeepSeek 是等死。
- 我覺得怎么怪不到 DeepSeek 頭上,他們開源了模型,開源了推理工具,說難聽一點,大家這波都是跟著 DeepSeek 喝湯的,不管是國產芯、國產云,甚至包括我在內恰流量的自媒體,給 DeepSeek 磕一個都不過分。
- MaaS 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基于云計算的服務模式,所以云存在的問題它都存在。
- 這一波 DeepSeek 對國內的上游、下游都是極好的機會。某種意義上講,DeepSeek 以一己之力做大了整個國內 AI 行業的蛋糕(指破圈和滲透),并且更關鍵的是,DeepSeek 把這塊蛋糕無私地分給上下游的弟兄們吃。
- 這個時候,我們就算不講什么家國民族,只談賺錢,也應該明白,DeepSeek 給芯片、服務器、云廠商、AI 應用開發帶來了多么好的契機和機會。
- 我覺得國產 AI 的上下游,應該抱團取暖,應該一起搞優化,一起做應用,而不是對線和輸出情緒。
到了3月2日早間,這場爭吵似乎有了結局。
潞晨科技CEO尤洋在微博發文表示:“本人昨天情緒太沖動,說了一些讓人誤解DeepSeek infrastructure團隊的話。DeepSeek infrastructure團隊技術一流并給開源社區做出巨大貢獻。本人誠摯道歉,已經刪除不當表述,感謝大家提醒!”
至此,這場始于社交媒體的口水戰落下帷幕,但它揭示的行業的問題值得深思:在技術追趕與商業競爭的雙重壓力下,企業如何在合規與創新中找到平衡?如何在競爭中保持理性與專注?畢竟,真正的競爭力總是來自過硬的產品,而不是喧囂的口水戰。
@以上內容版權歸屬「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