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情深意篤,然而天不假年,長孫皇后早逝,李世民悲痛欲絕,每每思及,心如刀絞。宮中雖有佳麗三千,卻無人能填補他心中的空缺。直到有一天,他聽聞徐家有一女,不僅容貌與長孫皇后有幾分相似,更是才情出眾,詩作造詣非凡。這位女子,便是后來名動后宮的徐惠妃。
徐惠妃自幼聰慧過人,傳聞她五個月便能開口說話,四歲時已能誦讀《論語》與《詩經(jīng)》,八歲時更是寫下了傳世之作《擬小山篇》。詩中寫道:“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想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边@首詩后來被收錄進《全唐詩》,成為后人傳頌的佳句。唐太宗聽聞此事,心中不禁生出一絲好奇與期待,遂召徐惠入宮,封為才人。
初次相見,李世民見徐惠容貌與長孫皇后頗為相似,心中頓生好感。然而,真正讓他對徐惠寵愛有加的,卻是她的才華與智慧。徐惠不僅出口成章,更能以詩言志,以文抒懷。她的才情讓李世民為之傾倒,短短幾年間,徐惠從一個小小的才人,一路晉升至充容(九嬪中的第八級),成為后宮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然而,徐惠的得寵并非一帆風(fēng)順。一次,李世民召她前來,卻遲遲不見她的身影。李世民等得心煩意亂,怒火中燒。當(dāng)徐惠終于姍姍來遲時,李世民正欲發(fā)作,卻見徐惠從容不迫,莞爾一笑,提筆在案紙上寫下了一首詩:“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崩钍烂褡x罷,怒氣頓消,反而被她的機智與才情所折服。徐惠以一首詩化解了一場危機,也讓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更加穩(wěn)固。
徐惠不僅擅長詩文,更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晚年的李世民熱衷于東征西討,大興土木,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百姓苦不堪言。徐惠看在眼里,急在心頭。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她寫下了一篇《諫太宗息兵罷役疏》,以懇切的言辭勸諫李世民停止戰(zhàn)爭與奢靡之風(fēng)。她在文中寫道:“夫珍玩伎巧,乃喪國之斧斤;珠玉錦繡,實迷心之毒。”李世民讀后,深感慚愧,認(rèn)為徐惠所言極是,遂下令停止部分工程,并對徐惠大加賞賜。
然而,好景不長。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徐惠悲痛欲絕。她因思念過度而染病,卻拒絕服用太醫(yī)開的藥。病重之際,她寫下了一首詩,表達了自己對李世民的追思之情:“吾荷顧實深,志在早歿,魂其有靈,得侍圓寢,吾之志也?!弊肿志渚?,皆是她對李世民的深情與不舍。
李世民去世后的第二年,徐惠終因憂郁成疾,與世長辭。唐高宗感念她的賢德,追謚她為“賢妃”,并將她葬于昭陵。徐惠妃成為除長孫皇后之外,唯一一位被寫入正史的太宗妃子。
徐惠妃的一生,如同一首動人的詩篇,既有才情橫溢的華章,也有憂國憂民的深沉。她以智慧與才華贏得了李世民的寵愛,也以一顆赤誠之心為天下蒼生發(fā)聲。她的故事,不僅是一段宮廷奇緣,更是一曲才女與明君的千古絕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