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選擇,我首選讀萬卷書,而非行萬里路。能兩者兼具當然是最好的,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極少有人能夠同時做到。
我行萬里路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找到那些行過萬里路的人,把自己代入到他們的文字中,跟隨著他們走過的痕跡去探索屬于自己的腳印。
我一直都覺得讀萬卷書也相當于行了萬里路,你閱讀的每一個作品都是一趟旅行,作者引領著你在不同時空中穿梭,在不同年代中穿越,在世界各地翻山越嶺……
這種代入書中去探索世界的方式比自己真實的去踩一遍腳印可能會收獲得更多、更全面、也更有趣。
如果自己知識與閱歷不夠,那么你看到山就只是山、看到水就只是水,即便是去到最漂亮的伊瓜蘇瀑布面前,你也只能說一句:哇!好漂亮!如此而已!
文字的描述會讓人有更多的想象。
我很喜歡蔣勛老師的文字,他的筆下充滿了包容和溫暖,跟著他的腳步走能讓你感受到一種精神上的松弛。
老師不僅聲音美,思想美,靈魂都是美的;從他的眼中看到的任何事物,除了美,還是美。
他對藝術的那種鑒賞力和敏銳度是獨具一格的,很小很小的一個點都會被他解讀的極其的優美。
他眼中的花就跟王陽明心學里的花一樣——“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在他講的《紅樓夢》里,你能跟著他看到人性五花八門的樣子,但他也告訴你人物在時代背景的局限下產生的愛恨情仇并不能證明他就是一個世俗意義上的好人或壞人;
他總是像莊子那樣,讓你看到生命的底色后,又讓你心懷希望;讓你志存高遠,又告訴你人的渺小。
在他的眼中善惡是共存的、利與弊是兼具的,沒有誰好誰不好,每個人都是那么的與眾不同,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無論是達芬奇的畫,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梵高的向日葵,老師都能一針見血、一眼見骨的看出作品的原理和意境。
我們難道是就是想看蒙娜麗莎的畫、大衛的裸體雕像、梵高的向日葵嗎?不是,以我那未發育的藝術細胞,死活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一張畫而已,還沒AI自動生成的好看呢;
但經過蔣勛老師這么解說,會有開了一扇窗的感覺;原來蒙娜麗莎的微笑里蘊含了作者那么多的科學技術、復雜情緒、還有隱喻和意境。
原來大衛的的塑像表達的是古希臘時期人體的健美與活力。原來梵高的向日葵代表的是熱情與生命力。
讓我看到,那個時代的人對作品的執著。追求完美可以無懼一切!達芬奇為了得到這么一個表情和動作,需要把人體層層解剖后,通過科學的方法計算后繪畫出來。
我在盧梭的作品中聽他說過,他去學過一段時間的解剖,每天抱著惡臭發泡的尸體翻來覆去的研究,因為每天被腐爛惡臭折騰得狂吐不止,最終放棄了。
原來,我們想要看的不是作品本身,是作品背后的故事,是他們為了追求極致的藝術與困難共舞的精神。為此,達芬奇可以與尸體同眠,米開蘭基羅的頸椎可以斷但畫必須雕,梵高人可以瘋但畫必須真。
原來天價作品的背后是藝術的消亡,是極致追求的消亡,是那種不顧一切的精神的消亡……
在欣賞藝術和欣賞美的道路上,蔣勛老師是我看世界的窗口,能給人精神和心靈的慰藉;
當然,還有一位生活美學家,就是蔡瀾老師,他的美學是很現實很實用的,教我們吃喝玩樂的同時,也教給我們人生智慧。
留給下次再寫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