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肥胖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不過,由于體重增加的過程往往是循序漸進的,很多人只會在體形有明顯變化時才突然意識到自己胖了。這也給一部分人帶來了僥幸的心理:“既然長胖需要一定的時間才會發生,那短期貪吃一下再恢復健康飲食就好”。(注:在 減肥圈子里,這種吃法 叫做“欺騙餐”或“放縱餐”。)
圖片來源:123RF
但最近《自然-代謝》的一篇論文或許會打消你的這種想法。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和德國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現,志愿者只需要在5天時間內連續攝入高熱量飲食,就會使肝臟堆積大量脂肪。影響更為深遠的是,個體大腦對胰島素的反應會出現紊亂并且會適應短期的飲食變化。
這意味著,只要有一陣沒有管住嘴,那么大腦會長時間保持負面的胰島素反應,這為未來肥胖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截圖來源:參 考資料[1]
根據論文,研究者共招募了29名健康的男性志愿者參與試驗,他們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在19~25 kg/m2之間。其中一組保持正常飲食,另一組需要在5天內食用高熱量的食物,相當于在正常飲食上額外攝入1500千卡的卡路里。食品種類包括各種超加工的零食,例如薯片、巧克力。研究者會在5天后對所有個體進行隨訪和數據收集。隨后,實驗組的志愿者會恢復常規飲食,并在一周后再次接受隨訪。
研究者發現,盡管實驗組志愿者在5天內急速增加的熱量攝入,但他們的體重和體脂分布竟然沒有顯著的變化。然而,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志愿者的肝臟脂肪含量卻顯著上升,對照組則基本沒有變化。肝臟脂肪的積累是脂肪肝的早期標志,而脂肪肝又與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密切相關。換句話說,雖然體重沒變,但身體內部已經開始“拉響警報”了。
▲研究示意圖(圖片來源:原始論文[1])
另一方面,研究者還通過鼻內噴霧將胰島素輸送到了志愿者體內,胰島素能夠經由鼻腦通路進入大腦,并影響大腦的活動。 隨后,研究者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觀察了大腦的反應。 結果發現,在僅僅經歷5天的放縱飲食后,志愿者大腦中與食物獎勵和食欲調節相關的區域,例如右側島葉皮層和右側中腦/腦橋對胰島素的反應顯著增強。 這意味著,大腦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變得更強烈了。
圖片來源: 123RF
他們在恢復正常飲食1周后,海馬體和梭狀回對胰島素的反應顯著降低。這些腦區原本能在胰島素的刺激下積極執行記憶和學習功能,而高熱量飲食的到來改變了這一趨勢,可能為認知功能下降埋下隱患。
除了胰島素反應的變化,研究還發現高熱量飲食會影響大腦的“決策系統”。具體來說,實驗組的志愿者在5天后對獎勵的敏感性降低,而對懲罰的敏感性增加。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更難從健康食物中獲得滿足感,反而更容易受到高熱量食物的誘惑。這種變化甚至在恢復正常飲食1周后仍然存在,但影響程度會有所降低。
這些結果都表明,即使只是短暫的飲食放縱,也會對大腦和身體代謝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只要動了“偶爾多吃點沒關系”的念頭,以后就會更難抗拒高熱量食物了。為了避免肥胖的發生,最好的辦法還是遠離高熱量食品,從根源上杜絕它們的負面影響。
你可能還想知道:
減肥,要吃“干凈”的食物
“減重版”司美格魯肽在中國正式上市
減肥怎么才能不反彈,有食譜嗎
在消息對話框回復:減肥
獲取更多減肥方法的相關科普知識
參考資料:
[1] Kullmann, S., Wagner, L., Hauffe, R. et al. A short-term, high-caloric diet has prolonged effects on brain insulin action in men. Nat Metab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5-01226-9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