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牌照竟然也可以智能化,不得不佩服大佬的思維,就是不同尋常。剛剛,雷總拋出了的"智能化號牌"提案,不僅撕開了現行號牌設計的審美困境,更揭開了萬億級智能交通系統的冰山一角。這場始于車漆顏色與號牌配色的美學爭執,實則暗藏著一場關乎未來出行生態的革命。
現行新能源號牌的漸變綠設計,在2016年試點時曾是環保理念的象征。但八年后的今天,這個設計正在遭遇一些小的難題,例如某些車型遇到標準化的綠色號牌,設計師不得不用"遮瑕"方案掩蓋色彩沖突,再有就是在智能駕駛場景中,固定尺寸的金屬號牌與車身雷達、攝像頭或將產生一定的沖突。
所以說,現行號牌本質上仍是燃油車時代的產物,其定位于 “車輛身份識別器”,但在智能座艙大行天下的今天,車牌卻仍是道路場景中最原始的金屬銘牌。當新能源車不斷通過 OTA 升級實現車機界面煥新時,我們的車牌卻困在 2016 年的設計思維里,這種割裂感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愈發的刺眼。
并且雷軍敏銳捕捉到,這不僅是美學問題,更是制約產業升級的瓶頸——當車載屏幕突破4K分辨率時,號牌卻仍停留在一種古老的設計思維階段。
那么把牌照進行智能化改造之后,會有哪些驚現的變化呢?不得不說想象空間相當之大,甚至可以進化為一個"會思考的交通終端",例如嵌入了芯片,可以快速完成ETC識別,實現停車場、收費站高效進出和通過。
可以使用液晶屏技術,不僅無法私自篡改號碼,又能根據環境光線自動調節亮度,滿足法規要求的可視性。以及實現車牌與交通燈進行直連,針對違法違規行為,快速識別并處理,通過有效的處罰手段,提高駕駛員的行為規范,以進一步提高通行效率。
那么這些猜想或許都在暗示著,實體號牌終將消失。
并且,號牌的智能化將重構汽車產業鏈價值分布,尤其是可以帶動半導體、云服務、顯示屏等眾多關聯產業,因為汽車市場的規模巨大,進而帶動了智能車牌產業的快速崛起,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總之,這場或將由雷軍引發的號牌革命,本質上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從"功能驅動"向"體驗驅動"跨越的關鍵一躍。當冰冷的金屬號牌進化為有溫度的智能終端,改變的不僅是道路上的風景線,更將重構人、車、城市的三維交互生態。
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汽車號牌會成為比手機更懂出行需求的智能助手,而這場變革的起點,正是今天對那塊小小金屬牌的重新思考。
如果讓你設計未來新能源號牌,你會加入哪些黑科技?在彈幕或者評論區留下你的腦洞,或許下一個改變行業的創意就來自你的靈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