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段不愿提及的往事,那段往事一定是令人心碎或無法挽回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深埋在心里的那些不愿觸碰的記憶,已漸漸變成一個無法撫平的傷痕,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能拿出來回憶。然后心痛得流淚,你卻不敢去觸摸,因為心底的那道傷口永遠無法愈合,哪怕輕輕去撫摸,傷口也會很痛,痛到令人心碎。
上面這段話是楊永青老師寫在日記里的一段文字,翻開了泛黃的日子,當年到河北省邯鄲地區插隊落戶的情景就像放電影一樣,又一幕一幕清晰地浮現在了他的腦海里。
圖片來源網絡
據楊永青回憶,他是1969年春天乘坐知青專列離開天津的,他們要到河北省邯鄲地區的農村去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滿載天津知青的專列到達邯鄲后,大家又分乘多輛汽車去了邯鄲周邊的地方,楊永青他們最終來到了雞澤縣境內一個叫劉莊大隊的村子,到雞澤縣插隊落戶的知青基本都是他們二十七中的學生。
到達劉莊大隊后,楊永青和一群同齡人站在大隊部的院子里,眼神中滿是對未知的迷茫與憧憬。他是個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家庭成分像一道無形的枷鎖,束縛著他的未來。要是沒有這道無形的枷鎖,他就和同學們一起去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了。
在大隊部舉行了簡單的歡迎儀式,大隊書記劉洺河親自宣讀了知青分派名單,楊永青他們九名天津知青被分派在劉莊五隊插隊落戶,五隊的的鄉親們早已等候在旁邊,熱情地幫知青們搬運行李,李隊長安排九名知青臨時住在了隊里的兩間土坯房子里。那兩間簡陋的土坯房子,早已被鄉親們打掃得干干凈凈,布置得很整齊。從此,楊永青他們開始了在劉莊大隊的插隊生活。
華北平原的早春天氣乍暖還寒,安頓好了吃住的地方,知青們就開始跟著社員們下地學習干農活,給越冬小麥松土施肥,往地里拉糞、挑糞準備春耕,也有部分社員跟著副隊長去挖引水渠,天天都是起早貪晚,天天都有干不完的農活,哪樣農活都不輕松。
起初,知青們對農村的生活很不適應。繁重的農活、艱苦的生活條件,讓城里來的知青體驗到了農村的艱辛和農民的不容易,他們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經過了兩年的勞動鍛煉,知青們也就漸漸適應了農村艱苦的生活條件,學會了干各種農活,也和鄉親們打成了一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平日里,楊永青表現最好,勞動最積極,全生產隊的九名知青數他的出勤率最高,每年年末分紅也數他分到的紅利最多。鄉親們看到了他的勤勞和努力,都對這個來自天津的小伙子贊賞有加,鄉親們也對他特別照顧,農忙時會悄悄塞給他一個煮雞蛋或一些自家做的干糧,逢年過節,淳樸善良的鄉親們還會邀請知青們到家里吃飯,給知青們送好吃的,讓這些遠離家鄉的天津知青都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然而,招工進城的機會卻一次次從楊永青身邊溜走。因為家庭成分問題,他總是被拒之門外??粗黄鸩尻牭闹嚓懤m離開,楊永青的心中滿是失落和無奈,家庭出身他無法選擇,更無力改變。
1973年秋天,就在他感到失望無助的時候,大隊書記劉洺河找到了他,笑著說:“永青啊,咱劉莊小學需要增加一名民辦教師,你到學校來當老師吧,也能為咱學校做點貢獻,學校的孩子們需要你?!薄爸x謝您劉書記!”楊永青感激地看著劉洺河,點了點頭。
就這樣,他成了劉莊小學的一名民辦教師。在學校里,他認識了本村的民辦教師劉愛英。劉愛英是個淳樸善良的農村姑娘,長得挺漂亮,笑起來有兩個甜甜的酒窩。她對楊永青很照顧,經常幫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給他送好吃的,楊永青生病的時候,她還主動替他代課。
之后的日子里,他們在辦公室里一起備課,一起為學生批改作業,課余時間還會一起到小河邊散步,劉愛英靜靜地聽楊永青給她講天津城里的生活狀況,她也給楊永青講村子里的一些奇聞逸事。在劉莊生活的日子雖然艱苦,但因為有了彼此的陪伴,楊永青覺得無比幸福。
老話說日久生情,經過了四年的朝夕相處,楊永青和劉愛英的感情日益加深,兩顆火熱的心緊緊靠在了一起。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在洺河邊,兩人手牽手立下了愛情的誓言,他倆發誓一輩子都不會分離。劉愛英的父母也很認可楊永青,都希望兩個孩子能早一天步入婚姻的殿堂,畢竟他倆當時都二十四五歲了,早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
可是,有些事情并不能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就在兩人沉浸在幸福之中時,國家下發了恢復高考的通知。這個消息像一顆石子,打破了劉莊大隊原本平靜的生活,也在楊永青的心中掀起了波瀾。他渴望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去看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但他又舍不得劉愛英,舍不得生活了近九年的這個小村莊。
劉愛英看出了他的心思,她雖然心中不舍,但還是鼓勵楊永青去參加高考,她眼含淚水說道:“永青,你去吧,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我等你回來。”“那咱倆一起報考吧!”楊永青緊緊握住了劉愛英的雙手?!坝狼啵愣甲詫W完了高中課程,我連初中都沒畢業……”劉愛英不好意思地說道。
自那以后,劉愛英和學校的其他兩名老師輪流替楊永青代課,楊永青開始不分晝夜地復習功課,天天晚上都學到深夜。為了給楊永青增加營養,劉愛英天天都讓楊永青喝一碗雞蛋水,吃一個煮雞蛋。
功夫不負有心人,楊永青順利參加了高考,并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天津師范學院。即將離開劉莊大隊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他心里倒充滿了惆悵和憂傷,楊永青心里很清楚,這一去,他和劉愛英之間的距離將會越來越遠,因為之前他父母就不同意他和一個農村姑娘戀愛結婚。
離開的那天,劉莊大隊的鄉親們都來為楊永青送行。劉愛英默默地站在一旁,眼中滿是不舍。楊永青走到她面前,想說些什么,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四目相對,淚水模糊了他倆的雙眼。
圖片來源網絡
送他去公車汽車站的馬車越跑越快,楊永青望著身后的村莊,望著那個漸漸模糊的身影,他淚眼朦朧,心痛如割。他知道,自己這一走,有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
回到天津步入高校的大門后,楊永青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接觸到了新的知識、新的思想,也結識了許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環境里,他漸漸忘記了插隊落戶生活的艱苦,忘記了劉愛英的溫柔和善良。起初他是隔幾天就給劉愛英寫一封信,漸漸地,他連給劉愛英回信都懶得寫了。
大學畢業后,楊永青被分配到區教委工作。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到了領導的青睞。很快,楊永青就忘記了他在冥河邊和劉愛英立下的愛情誓言,他和大學同學結為了夫妻,過上了看似幸福美滿的生活。然而,在他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個角落,藏著對劉莊大隊父老鄉親和劉愛英的愧疚。
隨著時間的推移,楊永青的事業越來越成功,但他的內心卻越來越空虛。他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起在劉莊大隊的日子,想起劉愛英那純真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當年的離開,對劉愛英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他成了人們口中當代的陳世美,他的內心充滿了愧疚和自責。
這種愧疚和自責,像一把刀,深深地刺痛著他的心。1992年秋天,帶著愧疚和不安,楊永青回到劉莊村,他想對第二故鄉的鄉親們和劉愛英說聲對不起。那時劉愛英早已結婚生子,她的丈夫也是村里的民辦教師,一個老實忠厚的農村人,兩人的生活雖然平淡,但也幸福,因為她夫妻倆都轉成公辦教師??吹絼塾⑸顮顩r,楊永青心中既欣慰又難過。他找到了劉愛英,想要向她道歉,想要彌補自己的過錯。
“愛英,對不起,這些年我一直很愧疚?!睏钣狼嗟椭^,不敢看劉愛英的眼睛。
劉愛英淡淡地笑了笑,很輕松地說道:“都過去了,我現在過得很好,你也別再自責了。”
雖然劉愛英這么說,但楊永青知道,自己當年對劉愛英的傷害是無法輕易抹去的。他決定為第二故鄉做點什么,來彌補自己的過錯。2001年,他出資為村里修了一座小橋,為學校買了桌椅教具改善了教學條件。到了后來,楊永青還為村里打了機井,買了抽水機,距離洺河偏遠的地塊也能澆灌了,他為村里的農業發展和經濟發展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在楊永青和天津知青的幫扶下,劉莊村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鄉親們對他的態度也從最初的指責謾罵,變成了感激和夸贊。但楊永青心里清楚,他所做的這些根本無法真正彌補自己對劉愛英的傷害,只能算是對自己心靈的救贖,他犯下的錯誤,他要用一輩子來救贖。
現如今,楊永青已經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了,他還時?;氐絼⑶f看望鄉親們。每次回去,他都會去看望一下劉愛英老兩口,和劉愛英聊聊天,回憶一下當年的往事。他知道,自己這一輩子都無法忘記在劉莊村生活經歷,無法忘記那個曾經深愛著他的姑娘。
楊永青老師近照
在歲月的長河中,楊永青的故事就像一朵小小的浪花,雖然平凡,卻又讓人感慨萬千。他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那個特殊時代的無奈與心酸,也讓我們懂得了珍惜眼前人,不要讓自己的人生留下愧疚、不安和遺憾。人活著,不能只為了個人的得失,如果是這樣,你心里一輩子都不踏實。
作者:草根作家(感謝楊永青老師提供素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