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加速發行永續債以補充資本
《中國科技投資》李璟
2025年前兩個月,多家頭部險企密集發行永續債,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年內單筆最大規模的是平安人壽,發行規模為130億元。
永續債直接補充核心二級資本,能同時提高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償二代二期"工程實施后,對核心資本的認定更嚴格,疊加利率下行導致的資本消耗加速,險企面臨更大的償付能力缺口。監管將償付能力規則過渡期延長至2025年底,進一步推動險企加快資本補充節奏。
永續債密集發行
2月28日,新華保險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發行境內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議案》,同意新華保險發行金額不超過100億元(含100億元)的境內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并同意將議案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數據顯示,新華保險2024年凈利潤預增175%-195%,但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0.53%,仍有提升空間。
若成功發行,這將是年內第五家發行永續債的險企,整個2月,已經有平安人壽、泰康人壽、泰康養老、交銀人壽發行了永續債。
具體來看,平安人壽發行規模為130億元,包含基本規模80億元和超額增發的50億元,票面利率2.35%,認購倍數達到2.4倍,市場認可度高。這一規模不僅是年內險企永續債單筆最大發行量,也創下平安人壽永續債發行規模的新高,此前,2024年首期發行150億元。
泰康人壽則于2月25日發行了60億元永續債,票面利率2.35%。數據顯示,自2022年8月,央行與原銀保監會允許保險公司發行永續債后,泰康人壽于2023年成為首批獲批發行永續債的險企之一,2023年11月以來累計發行永續債200億元。
泰康養老于2月24日發行20億元永續債,票面利率2.48%,成為首家發行永續債的養老險公司。近年來,泰康養老面臨業務擴張與經營虧損的雙重壓力,2024年其凈利潤虧損達21.7億元,創歷史新高,且連續兩年虧損、保費收入同比下滑8.6%。同時,公司正加速布局年金、健康管理等業務,養老社區入住率突破85%,亟需長期資金支持。
交銀人壽則于2月21日發行27億元永續債,票面利率2.20%,為年內首家發債的中小型險企,作為中小型險企的首單永續債,交銀人壽的成功發行打破了此前主要由大型頭部險企主導的市場格局。發行后,交銀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從209.43%躍升至237.15%,提升27.72個百分點,有效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票面利率顯著下降
近年來,保險行業永續債發行規模顯著擴大,但票面利率卻持續走低,形成“量升價跌”的獨特市場現象。2023年永續債平均利率普遍維持在3%以上,2024年行業平均利率較上年下降50-120個基點(bps),至2.5%-3.0%區間;2025年進一步降至2.2%-2.5%,部分頭部險企甚至以低于2.3%的利率完成大額發行(如平安人壽2.35%、交銀人壽2.20%)。
中科財經注意到,這與寬松貨幣政策、資本補充需求等方面相關,由于中國人民銀行近年持續推行低利率政策,債券市場整體融資成本下降,且市場對優質信用主體的認可度提升,尤其是高評級險企發行永續債時,投資者需求旺盛,也會推動利率下行。
自2022年“償二代二期”政策實施后,保險公司核心資本認定趨嚴,疊加利率下行導致的資產負債久期缺口擴大,償付能力壓力加劇。為滿足監管要求,險企亟須通過永續債等工具補充核心資本。
在票面利率下降之下,會有什么影響呢?
一方面是短期的積極效應,低利率能夠降低險企融資成本,優化資本結構,顯著減少險企長期債務負擔。險企在贖回2020年利率較高的舊債后,以現行低利率發行新債,節省利息支出。同時,永續債補充核心二級資本,可直接提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優化資產負債率。
但另外一方面,這會加劇行業分化,馬太效應凸顯。中小險企因核心資本規模不足、信用評級較低,難以參與永續債發行,更多依賴增資或資本補充債,但高成本的資本補充債利率普遍高于3%,融資成本差距擴大。而大型險企憑借規模優勢和AAA評級,占據發行主導地位,能持續以更低利率融資,形成正循環。
此外,且盡管低利率緩解了短期成本壓力,但若險企長期投資收益率無法覆蓋債務成本,可能加劇利差損風險。此外,永續債雖無固定期限,但若市場風險偏好轉向,過度依賴永續債的險企可能面臨流動性危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