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比亞迪開打的“全民智駕局”,吉利的態度很堅決——不跟。
3月3日,吉利汽車的“智駕普及”發布會如期而至。在長達兩個小時的發布會中,吉利集中釋放了其關于智能駕駛戰略的海量信息,干貨之多讓人目不暇接。但發布會之后,圍觀群眾開始意識到一個問題——規劃太多,落地太少。
對比比亞迪2月那場“全民智駕”發布會的“發布即上市,上市即銷售,銷售即走量”,吉利這場智駕發布會的技術落地節奏似乎慢了點,這引發了網絡熱議,其中有不少網友、粉絲和投資者表達了失望之情。
然而,如果你真的看懂了吉利的智駕戰略就會發現,在智駕普及這件事上,吉利的確沒有跟隨對手的步伐,因為吉利自己開了一個“全民智駕局”,而這個“局”背后是吉利這家企業從來沒有改變過的戰略內核。
從“浩瀚智駕”到“千里浩瀚”
發布會上,吉利正式發布了其統一智駕解決方案——千里浩瀚。外界對于“浩瀚智駕”不陌生,但對于“千里浩瀚”就有點陌生了,對發布會上出現的千里科技董事長印奇也不熟悉,好在理清這些關系,也就基本能看懂“千里浩瀚”的特別了。
早在2021年,有著“AI四小龍”之稱,且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頗有建樹的曠視科技就開始涉足量產的L2+輔助駕駛方案;2023年,其發布了自己的智駕方案,并開始與吉利合作;2024年,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通過從吉利手中購買股份的方式,成為力帆科技第二大股東,并于當年11月出任董事長一職;2025年2月12日,力帆科技更名為千里科技。
就在發布會前一天的3月2日,千里科技和吉利汽車共同發布公告,宣布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用來研發智能駕駛產品,并計劃未來使用其智駕解決方案。在合資公司中,雙方都將把智駕相關技術和資產裝入。
另一家值得注意的公司是有著“AI大模型六小虎”之稱的階躍星辰,而階躍星辰與曠視科技和印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2025年2月21日,吉利汽車、千里科技和階躍星辰聯合宣布,將推動“AI+車”的深度融合。
得益于多年來的技術布局,以及這一系列合作,吉利基本解決了智駕最核心的“算力、算法、數據”三大難題。
算力上,吉利聯合階躍星辰、千里科技、星紀魅族等合作伙伴,組建了“智能汽車算力聯盟”——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資源超越了萬卡級別,綜合算力提升到了23.5EFLOPS,中國車企算力第一。
作為對比,前不久雷軍曾表示小米的智駕總算力達到10.68EFLOPS。
算法上,吉利與階躍星辰于2023年就發布了星睿大模型,目前已率先與DeepSeek完成了深度融合。此外,吉利還與階躍星辰聯合開源了兩款階躍Step系列多模態大模型。
數據上,吉利本身具備L2級智駕能力的車輛已經超過750萬輛,位居中國車企第一,實際行駛數據累計百億公里。在自動駕駛的長尾場景上,吉利自研的AI-Drive大模型可自動生成滿足算法訓練的任意場景和數據,每小時可生產“萬公里級”復雜駕駛路況,解決了真實路跑數據無法覆蓋所有場景的問題。
至此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千里浩瀚”,“千里”指的是通用大模型和算力,“浩瀚”指的是智駕能力和體驗。或者換一種說法,“千里”是對于外部合作伙伴(比如曠視科技、階躍星辰)和吉利體系內智能企業(比如星紀魅族、芯擎科技)的整合,而“浩瀚”是對吉利旗下原本各品牌都在自研的智駕方案的整合。
綜合來看是,吉利與行業領先的通用大模型公司,完成了通用大模型與智能駕駛的深度融合,具備從智駕系統底層就去應用大模型的能力,實現了真正的AI智駕。
千里浩瀚認知難度偏高
千里浩瀚將如何落地?按照規劃,千里浩瀚包括H1、H3、H5、H7、H9共5大層級智駕方案,從目前官方公布的內容只能看出這5個層級的能力差別,看不出具體的硬件配置差異、算力差異,也看不出對應的車型價位段差異。
其中,作為起步方案的千里浩瀚H1支持高速NOA和自動泊車,算力配置方案超過了100TOPS,處于行業領先位置;而最高級的H9方案,是具備量產落地能力的L3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吉利在發布會上上市的全新銀河E8和首次亮相的吉利銀河星耀8,全系標配了千里浩瀚H1層級智駕方案。
根據規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吉利銀河品牌的全新及改款車型,都將全系搭載不同層級的智駕方案。下半年,吉利銀河品牌還將發布一款搭載千里浩瀚H7層級智駕方案,擁有頂級算力的旗艦產品,預計或許會是銀河品牌的旗艦級SUV車型。
為什么說以上規劃不夠清晰?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智駕層級的區分,從銀河E8和銀河星耀8的具體智駕配置能看出來,千里浩瀚的智駕層級不能像比亞迪天神之眼那樣簡單以硬件配置就可以區分,因為這兩臺車就同時擁有帶激光雷達和不帶激光雷達的智駕版本。
這種以智駕能力劃分層級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界的理解成本。
二是價位段,比亞迪的天神之眼ABC比較明確的對應了相應品牌,基本也就能確認出價位段,這極大降低了消費者的理解難度,非常易于認知和傳播,而吉利的千里浩瀚明顯沒有這么容易區分。
吉利的“全民智駕局”有何不同?
基本梳理清楚千里浩瀚的基本信息之后,我們來回到文章最開始提到的問題,吉利沒打算跟隨比亞迪的“全民智駕局”,而是自己開了新的一局,那這個“局”到底心在哪?到底有什么不同?
首先,從技術底座來看,吉利的千里浩瀚智駕方案,明顯更強調AI的作用,這也是為什么吉利此次智駕發布會以“全域AI”為主題的原因。必須強調的是,吉利的全域AI智能化不是噱頭,而是真的將AI應用于了架構、動力、底盤、座艙、智駕等智能汽車全域。
從星睿算力中心、星睿AI大模型+階躍多模態大模型、車規級芯片,到智能手機、低軌衛星、飛行汽車等“不務正業”的布局,都能證明吉利在智能出行科技生態上的優勢,這注定會為吉利的智駕打上不一樣的底色。
其次,從智駕的重點看,吉利的千里浩瀚智駕方案,明顯更強調“安全”。所以吉利此次智駕發布會的重點不是“智駕平權”,而是以智駕為前提的“安全平權”。
不要小看這一詞之差,要知道高階智駕的“高階”本身就要靠“更安全”來體現,不然華為也不需要死磕什么高速爆胎場景了,余承東也不用發微博強調“高階智駕,湊合能用和安全且好用是兩回事”了。
吉利的回答是不用選,無論智駕是否能達到所謂的“高階”水平,只要選擇吉利的智駕,都是安全且好用的。
最后,從落地節奏看,吉利并不打算強調速度去刻意追趕對手,而是要按照自己對市場的洞察來。在發布會后的采訪中,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明確表示,吉利千里浩瀚的落地要遵循消費者的需求。
在筆者看來,這番話的深意恐怕是還要觀察一下市場對于“全民智駕”的反應,對于10萬級入門車型的消費者來說,“高階智駕”到底是不是剛需,行業似乎并沒有達成共識,對于這部分消費者來說,他們到底是一定要“高階智駕”,還是寧可價格上便宜幾千塊,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因此到底要以什么樣的節奏落地千里浩瀚智駕方案,吉利還要再看看市場這幾個月的反應。如果市場證明入門級車型消費者對“高階智駕”的需求并不那么強,那吉利反而會掌握戰略主動權。
一切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做難而正確的事,是吉利發展至今從未改變的戰略內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