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最近發現個有趣的現象,最搞笑的并不是那些喜劇演員,而是一本正經的專家們。
專家們看起來很嚴肅,不茍言笑的模樣,一張嘴就能讓人噴飯。
社科院有位專家說,十年后房子不可能賣白菜價。
北大國發院兼職教授徐**說,一、二線房價大概率還會上漲,想買房的抓緊出手。
這年頭說話根本不需要負任何責任,誰也不知道專家們能不能再活10年。10年之后,80后都50多歲了,一個深度老齡化社會,那么多房子留給誰住呢?
用屁股思考還是用大腦思考,決定著一個人說話靠不靠譜。
還有位叫馬**的專家,他認為應順應長壽時代到來,破除勞動力市場的年齡歧視。
具體來說,60-70歲是“青年老年人”,70-80歲是“中老年人”,80歲以上為“老老年人”。其中,60-70歲的人身體很好,有求職和工作需要時,要支持這部分人再就業的需求。并且,允許個人自愿選擇退休年齡,根據退休年齡確定養老金。
馬專家66歲,恰好處于這個年齡段,莫非是在替自己代言發聲?
網友們忿忿不平的是,過35歲找工作都沒人要了,70歲老漢反倒照顧支持就業,這不是在同餿主意么。
有個段子說,中年人剛失業時往往心有不甘,直接進入創業三部曲:擺攤、開店、自媒體,半年時間把錢賠光,接下來體力好的參加鐵人三項:外賣、快遞和滴滴,年紀大點的參加吉祥三寶:保安、保潔和保姆,直到把剩余歲月用完,一輩子就過去了。
六七十歲還在工作的,大體有兩類人,一類是拎著掃帚的環衛工人,以及依附在土地上的農民,這些體力勞動者活到老干到老,另一類是耍嘴皮子的專家學者們,他們靠資歷活到老忽悠到老,這就是人與人的區別。
駱駝祥子至死都以為自己不夠努力,閏土干了一輩子晚年被東家解雇貧病而死,大時代下普通人并沒有選擇命運的權利。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發布網約車行業風險預警,由于運力已趨于飽和,或者遠超實際需求, 提醒慎入網約車行業。
官方數據顯示,深圳網約車司機大部分時間都在空跑,雖然每天有55.49萬訂單,但分到每輛車上平均只有15單左右。重慶的情況更夸張,中心城區網約車數量比實際需要多得多,盡管每天有65萬單需求,但有4.8萬輛車在跑,平均每輛車只能接到13.6單。
車多客少,僧多粥少,哪里冒出來這么多網約車呢?
今年打網約車時,發現每個車主都有著不尋常的經歷,有以前做投資發過大財的,有包工程風生水起的,有開金店日進數十萬的,還有給領導開車兼職賺外快的,當潮水褪去,他們都平靜地接受了人生的落差。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中寫道:“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網約車飽和就是一個殘酷的真相,留給普通人維持生計的機會不多了。
時代的大棋局中,每個人都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凡塵。
大勢如斯,我們不需要執拗于毫無意義的堅強,放寬心,對自己好點,微笑著熬下去,總能等來一樹花開。
- 完-
筆不阿貴,文不奉承
Liurushi20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